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築之一恆山懸空寺
日期:2016/12/15 1:22: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全球著名雜志《時代》周刊“歷數”世界上看似“岌岌可危”的奇險建築,北岳恆山懸空寺進入該雜志“法眼”。2010年12月,在《時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築中,懸空寺與“全球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築” 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市的“首都之門”、希臘米特奧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薩斜塔等國際知名建築同列榜中,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北岳恆山金龍峽翠屏峰的懸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後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國內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構摩崖建築、也是國內唯一真正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獨特古建,早在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此次上榜的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築中,建造年代較早的意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公元1173年,德國利希騰斯坦城堡始建於11世紀,而建造於南北朝時期北魏的懸空寺比之早了700多年。尤其懸空寺歷經1500多年風雨、地震等災害的侵襲,竟保存完好,的確是華夏文明的奇跡。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裡,懸掛在北岳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懸空寺始建於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歷代都對懸空寺做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60米,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58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龛,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奇——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懸——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據說在懸空寺建成時,沒有這些木樁,人們看見懸空寺似乎沒有任何支撐,害怕走上去寺會掉下來,為了讓人們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寺。 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
建築特色
恆山懸空寺是國內現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它修建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懸
懸空寺景觀(一)(20張)崖峭壁間,面朝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巖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古人雲:“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歎其為“天下巨觀”。 山西大同恆山懸空寺,懸掛在大同市北岳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58米。1957年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龛,以西為正,寺門向南開。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懸空寺的總體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樓的分布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回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珑,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布局緊湊,錯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 遠望懸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視
組圖(20張)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阙,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戗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縣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巖石裡,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 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於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有佛像八十多尊。
建築布局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據說在懸空寺建成時,這些木樁其實是沒有的,只是人們看見懸空寺似乎沒有任何支撐,害怕走上去寺會掉下來,為了讓人們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巖石裡,巖石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樣子,然後插入飛梁,使其與直角梯形銳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再說,懸空寺飛梁所用的木料是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的,據說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白蟻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懸空寺千年不倒也並非奇跡,乃是人們的智慧的結晶。
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有佛像八十多尊。 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於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