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千年歷史目睹京城變遷慈禧親自進香———

風雨百年火神廟 中國的古代建築多為木質結構,一旦遭火災,後果不堪設想,歷史上諸多宏偉的宮殿、寺廟都因火而毀。所以,對火的畏懼,就體現在對火神的崇拜上。
據《北平廟宇通檢》記載,民國初年,只北京城內就有火神廟17處。現在保存下來的、規模較完整的有什剎海火神廟、琉璃廠火神廟、古剎火神廟、花市火神廟等。
在北京眾多火神廟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傳奇色彩最濃厚的,要算位於地安門外、什剎海旁的什剎海火神廟了。什剎海火神廟的正名為火德真君廟,它是道教全真派祖庭白雲觀的下院。據《帝京景物略》、《日下舊聞考》等記載,火德真君廟始建於唐代貞觀六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什剎海火神廟修建伊始,周圍還是一片沼澤,沒有元代的積水潭,更沒有明清時的稠密商市。元末至正六年(1346年),什剎海經過人工疏浚,風光更加優美。同時,什剎海火神廟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金碧琉璃,掩映在湖光漣漪之間,成為當時一處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什剎海火神廟原來的殿頂都是灰瓦,內外各有一座牌樓。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為表皇家對火德真君的崇敬,改成碧琉璃瓦。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時,又將山門及後閣頂上加上了黃琉璃瓦,使得整個寺廟更加壯觀。
火神廟有三進院落,主要殿堂有明萬歷御題的“隆恩”匾額,殿內供奉王靈官神像。火祖殿中懸掛清乾隆御題的“司南利用”匾額,楹聯為:“寂粟並資仁,功成既濟;槐榆分布令,敘美惟修。”後閣是王皇閣,內有明萬歷御題的“萬歲景靈閣”和清乾隆改題的“萬壽景命寶閣”的匾額,供奉玉皇大帝。
昔日每逢皇宮發生火災,皇帝就要派官員到火神廟祭祀火神。在皇帝看來,什剎海火神廟裡的火神是最資深的、最靈驗的。據《穆宗實錄》記載:清光緒帝大婚前夕,皇宮裡發生大火,太和門及東西配殿被焚。慈禧太後受驚,便在大臣和李蓮英的陪同下,親赴什剎海火神廟敬香,祈禱火神,保佑平安。
新中國成立後,什剎海火神廟一度成為解放軍防化兵招待所,也曾供公安局交通隊家屬使用。現在,什剎海火神廟的一期維護已經結束,二三期工程也會陸續上馬,並將恢復廟前的牌樓。到那時,火德真君廟將會成為什剎海地區又一特色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