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山西湘峪:明代古城堡探求新生之路

山西湘峪:明代古城堡探求新生之路

日期:2016/12/13 18:54:07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太原5月4日電(記者王學濤 晏國政)自從湘峪古堡去年年底被列入全國首批古村落保護利用試點後,湘峪古堡旅游項目負責人連鵬又有了干勁兒。他說,有了國家上億資金的支持,破敗的老宅子就有了盼頭。

  湘峪古堡建於明代,是山西沁水河畔54座古堡中最傑出的古堡之一。它依山就勢,背山面水,堡內“五縱三橫”的棋盤街、中西合璧的建築裝飾、雙層藏兵洞等歷經400年風雨保存完整,因此有“中國北方第一明代古城堡”的美譽。

  得益於村集體原來的兩座煤礦,湘峪古堡從2003年起自籌資金6500萬元,對防御工事、古城牆等進行了修繕,對其周邊進行了綠化、河道改造,並建設旅游接待服務設施。2011年,古堡升級為3A級旅游景區。

  然而,隨著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重組,湘峪村兩座煤礦關停後,資金鏈斷裂,湘峪古堡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工作步履維艱。

  慶幸的是,2013年底,湘峪古堡等6家代表性古村落被列入國家首批古村落保護利用試點。隨後,又列入沁水縣重點工程。

  國家文物局計劃2014年至2016年利用3年時間投資上億元,在不損壞古村落文物價值的前提下,幫助村民改善水、電、通信、消防等基礎設施,合理改造房屋內部設施,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古堡內雙插花院、延秀院、官宅等8大院落的修繕方案已經上報國家文物局,審批後就會撥款修繕。”連鵬說。

  這一消息讓湘峪古堡的村民大受鼓舞。住在雙插花院裡的老人樊維理告訴記者,30多年前,院子裡最多住著50多口人,現在只有2個人住。人多的時候人為破壞嚴重,由於村民窮,經常拆了樓上的材料修樓下的房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民陸續搬走後,老宅子無人管理,又受到自然的損害。

  樊維理期待地說:“如果房屋修繕好了,就有更多村民願意住在老宅院裡了。”

  樊維理的話並非沒有根據。由於房屋破敗、交通不便等原因,原來村裡近500戶的居民現在只剩下30多戶,基本上以老人、孩子為主。近六七年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清潔的煤層氣,做飯、取暖全部免費。

  近年來,湘峪古堡的名聲日盛。據村民們反映,這兩年慕名而來的游客不僅限於山西省周邊的河南、陝西等地,還有很多南方游客和台灣游客。有的村民在自家院裡經營農家樂,一年收入達四五萬元。

  沁水縣旅游文物局局長牛鎖庭表示,將通過入股、返聘等方式,鼓勵村民返村,開展農家樂接待、土特產加工、文化展演等。

  “留住村民不僅是為了留住人氣、文化,古建築的保養同樣離不開人。”牛鎖庭說,老宅子修繕後冬暖夏涼,如果把生活設施完善好,再有旅游做支撐,何愁挽留不住村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