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四大工程”打造泉莊千年古姿古韻

“四大工程”打造泉莊千年古姿古韻

日期:2016/12/13 20:03:41      編輯:古建築紀錄

  泉莊鎮在城鎮化建設中主打歷史文化特色牌,通過實施古鎮駐地改貌工程、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文化保護工程、產業提升工程,讓百姓得實惠,促經濟快發展,著力實施“生態靓鎮、農業富鎮、工業強鎮、旅游興鎮、文化名鎮”五大戰略,積極推動生態、文明、休閒、和諧新泉莊建設。

  駐地改貌工程嬗變千年古鎮

  該鎮高起點規劃,按照古鎮風格,與生態旅游、天上王城春秋古墓歷史文化及博物館建設相結合,著力加快鎮駐地改貌工程,通過平改坡、立面改貌等形式,對鎮駐地62戶、268間沿街樓進行改貌,目前已投資3000余萬元,改貌248間,粉刷外牆3萬平方米。建設了建設匯泉社區旅游服務中心,仿古一條街,文化一條街,把泉莊鎮這座千年古鎮打造成古姿古韻、生態宜居的歷史文化名鎮。

  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扮靓千年古鎮

  投資50萬元對鎮駐地3公裡弱電管網進行了入地改造;投資90萬元建設了垃圾中轉站,日處理生活垃圾60噸;投資200萬元對10公裡旅游路沿線進行了綠化提升,栽植側梢、黑松、鸢尾、連翹、小龍柏、竹子等綠化苗木52萬株,擺置奇石170塊;投資1500萬元對馬連河流域進行治理,修建觀景壩17處、水景公園1處、核桃主題公園1處,石籠護坡500米,生態護坡6000米,栽植水草45000株、景觀樹300株,修築道路2700米;投資800萬元大修泉西路6.5公裡;投資2000萬元新修旅游路5公裡,借助全省農村公路網化示范縣工程,新修環山路55公裡,打造環繞全鎮三分之二面積的生態觀光圈。一系類的環境綜合整治,向游客展現了“山在唱歌、水在跳舞、樹在招手、花在微笑”的喜人景象,樹立了“崮韻王風花果之鄉”品牌,為天上王城打造5A級景區奠定了基礎。

  文化保護工程培育歷史文化名鎮

  2012年,紀王崮春秋時期國君級古墓的重大考古發現,將泉莊鎮、沂蒙大地的歷史上推至2600多年前,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泉莊是宋代宦官“狸貓換太子”郭槐的故鄉。紅色文化薪火相傳,八路軍直屬後方醫院在此誕生;以“崮韻王風、花果之鄉”為主題文化景觀長廊,彰顯出千年古鎮的蓬勃生機。挖掘采集民間故事,成功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為了豐富文化活動載體,該鎮還建成鎮綜合文化站和31個標准化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及基層體育設施,實現了數字電視村村通。濃厚的文化氛圍,使泉莊成為了一片文化孕育的沃土。

  產業提升工程激活千年古鎮

  該鎮利用豐富的林果和文化旅游資源,著力實施產業提升工程,通過強大的產業帶動,努力建設經濟發達的旅游強鎮。在充分分析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水保項目資金的投入,在原有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林果生產。采取租賃的方式流轉土地1000余畝,發展沙地千畝矮化密植蘋果園一處;新發展以馬頭崖、梅家坡為中心,輻射帶動塔井峪、羅家萬、松柏崖,以大櫻桃、桃為主的千畝果園一處;尹家峪寨子崖發展500畝核桃園一處,以楊家窪、西峪為中心,發展核桃園1000畝。成功舉辦第二屆桃花節,拉開了全縣鄉村旅游的序幕,豐富了沂水旅游的內容。兩屆桃花節的舉辦,極大地開闊了農民的視野,從過去只知搞種植的傳統思維,轉變到借助鄉村旅游搞服務業、搞生態農業、辦特色產業、開發創意旅游產品,使泉莊農民融入到旅游大格局中,為富民壯鎮強縣奠定了思想基礎。

  千年古鎮因紀王崮春秋文化而得名,泉莊鎮正以更加嶄新而厚重的面貌呈現於世人面前,向人們展示它那“清風古寨、戰馬嘶鳴、崮群聳立、濤走雲飛”的山水生態休閒小鎮形象。(通訊員 楊明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