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為保護整治古城共投資85億 將安置2萬多居民
日期:2016/12/13 18:52:48   編輯:古建築紀錄
整治後的東西大街將突出古城歷史文脈,成為帶狀博物館群(效果圖)
閱讀提示|昨日,備受關注的洛陽古城(老城區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整治項目傳來消息:經過3年的醞釀和規劃,該項目已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共投資85億,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以明清建築風格為基調,集文化展示、文化創意、文化商業於一體的文化示范區。
[現場]
投巨資保護整治,舊城將換“新顏”
“聽說有搬遷規劃的時候,我們就盼著能早點落實,然後置換房子或用賠償款買新房都可以,讓婆婆晚年也享享清福。”居住在老城區西大街的郭女士,今年69歲,還要照顧年過九旬的婆婆,她在老城生活了大半輩子,根本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住上新樓房。
郭女士一家是古城普通而典型的一個家庭,由於居住的院子裡沒公廁,她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將婆婆屋裡的馬桶倒掉。當獲知古城整治與保護項目啟動的消息後,她興奮地說,對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充滿了期待。
據古城保護與整治辦公室負責人說,長期以來,洛陽古城受城市快速發展的影響與破壞,能夠反映傳統風貌的歷史街區逐步被蠶食甚至消失,這裡的民生狀況遠遠落後於現代城市發展。為此,經過3年時間的充分醞釀和科學規劃,洛陽古城整治與保護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古城規劃建設計劃分期建設,實施范圍為金業路以東,新街以西,中州東路以南,護城河以北,總占地面積1360畝,居住人口9000余戶,2萬多人,投資額達85億元。在不久的將來,古城居民生活條件將大為改善,同時古城也將建成一個既充滿歷史厚重感,又極具鮮活性的歷史文化名城。
家裡沒廁所,下雨天水難排,是洛陽最大的“棚戶區”
[舊貌]
據了解,洛陽古城,是指老城區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為主題的古城區域,是金代在隋唐城遺址上興建而成的古城,至今已有800年歷史。盡管洛陽古城地位重要,但因戰亂影響和管理不善,現狀與它的地位並不匹配。
孫女士一家三口擠住在文廟牆角下一處不滿20平米的民居裡,因面積狹小,多年前,她家只好搭建棚子作為廚房。由於年深日久,老城區的地下管網早已不能滿足居民需求,每逢下雨天,院子裡的水半天排不出去。另外,最令人難受的是,家裡沒有廁所,不管刮風下雨,都要到街口使用公廁。
在古城內,這並不是個例,由於缺乏整體規劃與保護,數十年來,古城區域內的民居擅自改建、私搭亂建房屋,“院中院”現象存在,住戶間距離近,采光通風差,水電管網老化,而且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影響居民生活和人身安全。
“過去的十幾年,政府也投入大量物力、財力對古城進行過修繕和治理。但這種補丁式的修繕只是治標不治本。”該負責人說,為了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古城整治與保護必須進行。
[新顏]
古城外表古香古色,骨子裡文明現代
據了解,為使這片見證洛陽歷史的土地重煥生機,一場關於古城“換裝”的保護與整治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談到古城的具體規劃,項目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做了詳細介紹。古城總體布局將按照“一環、兩軸、三片、八節點”予以實施建設。以明清時期河洛地區建築風格為基調,打造集文化、旅游、商業、休閒、居住為一體的經濟發展帶,使其成為既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又有現代氣息和濃郁特色的洛陽城市地標。
一環:城牆遺址—城河文化公園。在清理整治城牆遺址,恢復東、南城門,梳理城河景觀的基礎上塑造環城文化公園,使其成為反映、展示宋金—明清洛陽老城歷史文化的地標,為城市提供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意義的公共文化活動空間。
兩軸: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形成的傳統文化與休閒商業文化軸,在強化傳統商業文化功能的同時突出老城自隋唐以來的歷史文脈,形成開放性的帶狀博物館群系列。
三片:以府文廟—鼓樓—妥靈宮—玉虛觀建築群及遺址公園為中心,形成以儒學思想、祭祀文化、地方文藝為核心內容的傳統文化片區;以府城隍廟—西大街傳統商業群落—公園巷民國建築群為中心,形成民俗展示、商業文化和娛樂休閒為主要功能的傳統商業片區;以安國寺—察院建築群為中心,形成反映佛教及官學傳統的文化片區。
八節點:麗景門民俗文化節點;西南角樓—工業遺產節點;安國寺—南門公園節點;文峰塔文化景觀公園節點;柳林街民俗博物館群節點;東門歷史公園節點;唐宣仁門遺址公園—十字街廣場節點;北宋衙署花園遺址公園節點。
“建好的古城,表面上古香古色,裡子卻是文明現代的。”洛陽古城保護和整治辦公室主任王延生坦言,古城保護與整治過程中,既按照原有的歷史文脈修復文峰塔、河南府文廟等建築,保持街區風貌完整性,又注入現代元素和城市功能,同步實施古城綜合整治,改善居民生活方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實現城市發展和文物保護的雙贏。
2萬多群眾遷新居讓古城居民盡享現代化的便利
[影響]
十幾戶居民擠在1米寬、10余米長的小巷,無暖氣、無煤氣,用的是公廁;消防車和救護車無法進入……這是洛陽老城區東西南隅多數居民的生活現狀,不久的將來,這些居民將告別擁擠、髒亂的舊居,搬進現代化的小區。
王延生介紹,項目規劃區1360畝范圍內,涉及征遷戶9000余戶2萬多人。為改善居民條件,老城區委區政府將洛河以北最好的地段作為古城項目的安置用地。安置地塊一位於中原菜市場東側,緊鄰洛浦公園,是老城區僅有的臨河觀景地段,小區幼兒園、學校、超市、衛生室等現代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安置地塊二緊鄰道北三路,西接王城大道,東接定鼎路,交通便利。
安置房小區排水、供電、暖氣、燃氣設施配套到位,有線電視、電話、網絡等線路到戶,古城居民可在安置用地自由選擇。洛陽古城保護與整治項目秉承“民生為重、文化為魂”的發展理念,在注重改善民生的同時,充分利用保護古城擁有的豐富的文物、文化資源,建設具有濃郁東方色彩和鮮明識別符號的東方神都,使久負盛名的河洛文化得以長久延續傳承。
同城媒體
洛陽市拿90萬元獎勵創建優秀社區工作突出縣(區)
9月24日,洛陽市舉行創建優秀社區工作推進會,安排全市下一步社區創優工作。截至目前,洛陽市有77個社區申報優秀社區,從初審檢查情況看,絕大多數社區基礎設施已基本達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快速推進,特色服務逐步拓展,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但同時存在整體發展不平衡、部分社區服務設施沒有達到“六有”標准、社區服務項目偏少等問題。
會議提出,今年年底前,全市社區優秀率要超過50%;我市將拿出90萬元,按以獎代補的方式對今年以來創建優秀社區工作成績突出的縣(區)進行獎勵。(據《洛陽日報》)
洛陽發布全省首份《洛陽市勞動關系和諧指數調查情況報告》
9月24日,洛陽市發布全省首份《洛陽市勞動關系和諧指數調查情況報告》。報告顯示,全市企業勞動關系和諧指數整體較高,且服務類企業的和諧指數超過了工業類企業。
本次調查,共有工業類和服務類的171家企業參與。其中,工業類企業包括全市17家產業集聚區的100余家企業和31家重點企業,服務類企業則涵蓋建築、酒店、餐飲、交通、電信等五大行業的26家企業。(據《洛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