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 傳說中的洞天福地
日期:2016/12/14 17:23:10   編輯:古建築紀錄 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是傳說中愚公的故鄉,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南臨黃河,東接華北平原,面積1931平方公裡,人口68萬,是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2000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6年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時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這裡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戰國至兩漢時期“轵邑”以富庶聞名天下。悠久的歷史饋贈給濟源不可勝數的文明瑰寶,文物古跡和文化遺址遍布各地,木結構古建築居全省之首,被譽為中原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的歷史傳說古老久遠,神話寓言名播中外,如黃帝祭天、女娲補天、鲧禹治水、後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不勝枚舉。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在此流連駐足,揮毫潑墨,白居易盛贊“濟源山水好”,乾隆帝稱譽“名山勝跡”。
濟源地處黃河流域,境內高山、大河、丘陵、平原交相輝映,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為豐富。“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山拔谷深,雄、奇、險、秀、幽一體兼備。五龍口素有“十裡畫廊”之稱,還有觀賞價值極高的太行猕猴和內陸水溫最高的醫用地熱礦泉。濟渎廟內古建林立,亭台樓榭,垂柳清泉,為我國北方少有的古典園林。特別是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在此興建,將古老的黃河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構成了高峽平湖、碧波蕩漾、港灣交錯、山水相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的大黃河三峽風景。“北國江南”黃河三峽、“茶道之源”九裡溝、“女娲之鄉”小溝背等景區各有特色,共同構成了濟源旅游的美麗畫卷,是中原地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景區簡介
七大品牌各具特色
(一)“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
王屋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總面積265平方公裡。王屋山一峰突起,丘阜卑圍,獨具王者風范,為中華民族大一統聖地,以後又為我國道教名山,現在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之聖地,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作為濟源市標,是激勵全市68萬人民改天換日、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動力。
王屋山“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銜晉接冀,脈承京師,為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
(二)“猕猴王國”五龍口
五龍口風景名勝區位於濟源市區東北15公裡處的沁河出山處,是以自然、人文景觀為主,以猕猴、溫泉為兩大特色的國家AAAA級景區和河南省“雙十佳”旅游區,也是國家級太行猕猴自然保護區。
(三)“浪漫島國”小浪底
國家AAAA級景區小浪底,位於濟源市南30公裡。舉世矚目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即興建於此。每年一度的“調水調沙”濁浪滔天,聲震幽谷,堪稱世界上最為壯觀的泥沙瀑布。大壩上游水域高峽平湖,千島棋布,是自然風光和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旅游勝地。
(四)“皇家山水”黃河三峽
國家AAAA級景區黃河三峽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與婉約,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三條峽谷各具特色,被譽為“黃河三峽,皇家山水”,堪稱“中原第一高峽平湖,華夏罕見大河風光”。
(五)“茶道之源”九裡溝
九裡溝景區以奇異山水風光為主體,點綴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境內奇峰飛瀑、鹿猴爭鳴、雲繞巒海、風動林濤,能讓人領略到回歸自然的妙趣。
(六)“祭水聖地”濟渎廟
濟渎廟,全稱濟渎北海廟,是古“四渎”中唯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遺產,現存宋、元、明、清古建築22座,歷代碑刻40余通,被譽為“中原古建築博物館”。
古時候,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水並稱“四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七)“女娲之鄉”小溝背
小溝背是華北地區最典型、最壯觀的火山巖地貌。這裡滿溝的五彩石,大的如樓宇,小的如鳥卵,五色膠結之狀真的就像“熔煉”的一樣;鳌背頂橫空出世,長2000米,厚400米,遠望酷似一只巨大的無足神龜臥於峰頂;號稱“百米長卷”的四空山娃娃崖,上面爬滿成千上萬個栩栩如生的淺黃色裸身石娃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令人歎為觀止。
古時候,人們根據這些“規模宏大、歷史久遠、形象逼真、系統完整”的象形物,便演繹出了一部壯麗的“女娲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鳌足以立四極”和女娲抟土造人的創世神話。
推薦閱讀:
鮮卑人祖居嘎仙洞發現遠古彩繪巖畫長廊
英國威爾特郡驚現4500年前桑拿浴遺跡(組圖)
萬達廣場施工現場挖出明代老高橋巨型橋基
長春橋考古發掘結束數10枚石彈或為戰事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