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嚴控銅鏡鑄造
日期:2016/12/13 22:22:40   編輯:古建築紀錄
金雙鯉紋鏡
遼菊花龜背紋鏡
遼代銅鏡的形制、紋飾與鏡銘特點
遼代銅鏡在形制上,主要有圓形、亞字形、葵花形,此外還有八角形。在紋飾上,主要有雙魚紋、八卦紋、童子戲花紋、荷花紋、連錢紋和菊花龜背紋。荷花紋是均勻地飾四朵荷花,整體幽雅典麗,這種圖案與龜背紋有著契丹族本民族的銅鏡圖案風格。這時還流行素面鏡。吉林遼源市出土的一面遼素面鏡,鏡背有“天慶十年五月記”,“高口”,邊側刻“朔州馬邑縣驗記官”,“口口驗記官”,在官下又都有簽押。此鏡不但有天慶十年(1120年)款,而且也表明了遼代的銅禁情況,銅鏡的鑄造受到了嚴格控制,需要官驗,這種情況在金代的銅鏡鑄造業則更典型。
遼鏡上也見有吉祥語句,不僅有漢字,還有契丹字,漢字的如:“連進三元”,契丹字的如197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發現的一面八角形銅鏡,上面的契丹字,經學者考釋是“壽長福德”四字。
金代銅鏡的形制、紋飾與鏡銘特點
金代一般不甚注意鏡型和周邊的處理。其造型已經沒有宋代那麼多式樣,常見的主要有:圓形、菱花形和帶柄鏡等。鏡鈕、金鏡以圓鈕為多,鈕上部較尖,尖頂為平面。
鏡緣,此時多外薄裡厚,與宋鏡特征相仿。但它也有區別於其它時代銅鏡的特征,在圓形鏡邊緣內側常鑄有一個二層台,二層台有寬有窄,寬者上面多飾有花紋或鑄有銘文。
金代銅鏡圖案紋飾線條勻密精細,別致生動。它的裝飾圖案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花鳥魚獸紋,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如:雙魚紋、雙龍紋、菊花紋、蓮花紋、獸紋。另一類為神話人物故事圖案,多表現的是中原地區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如柳毅傳書、吳牛喘月、巢父樊豎。金鏡圖案還仿照漢唐鏡圖案,仿漢的有內向連弧紋,再配以星雲和禽獸紋;仿唐的多海獸葡萄紋。金鏡圖案的豐富多彩也足以使人贊歎。
金代銅鏡銘文意義漸乏趣味,偏重實用,唯有特殊作風,則為陰刻邊刻地名官名。
金時戰事不斷,銅又是鑄幣的原料,因此銅鏡制造時遭禁止,而且限制銅鏡的越境流通,必須在銅鏡邊緣上,經過管理機構的檢查和登記,刻上縣地官匠驗記陰文字銘和押記,才准在一定區域裡出售,形成了邊款銘的時期。但官方和私家鑄制的銘文依然存在。鏡銘主要有:“上京警巡院”、“錄事司劉什秤”、“金城記”、“在巡院驗記官”、“臨潢縣”、“上京宜春縣”、“官”、“上京巡院正”、“金成縣 ”、“承安三年上元日陝西東運司官造監造錄事任(畫押)提控運使高(畫押)”。
丁 孟
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組組長,碩士生導師,中國錢幣學會理事,中國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會員,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文物鑒定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