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香山
日期:2016/12/14 17:23:00   編輯:古建築紀錄 該景區旅游主題主要包括照金紅色旅游、香山佛教文化游和生態休閒游。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是第四批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1999年5月公布的第四批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丹霞地貌地質公園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位於耀州區西北部40公裡處,地跨照金、廟灣、柳林三鎮,規劃面積312平方公裡。主要景點有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舊址、照金革命紀念館、薛家寨遺址、紅軍兵營舊址和國內著名佛教八大叢林之一大香山寺等。
照金—香山風景名勝區內溝壑縱橫、險崖峭壁、林木蔥郁、溝谷幽深,黃土丘陵以及獨特的丹霞地貌和絢麗峻秀的自然風光,體現了野、幽、險、秀、古的特色,兼之大香山寺佛教文化源遠流長,集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佛教文化為一體,使該景區成為紅色文化游、佛教文化游和自然生態游多種主題兼具的著名旅游勝地。該景區內還有張果老崖、楊八姐梳妝台、箭穿崖等,周邊有秦直道遺址、石門關遺址、扶蘇廟等景點。照金革命舊址位於耀州區西北五十公裡處的照金鎮,屬陝甘交界的子午嶺南段。境內山巒綿亘起伏,間或有奇峰拔地崛起,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溝壑縱橫交錯。照金鎮幅員25平方公裡,地勢雄險,自古就是一個屯兵秣馬之地,史傳周代、後秦均發祥於此。在中國革命史上,照金為中國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1933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照金為中心,創建了西北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開展了一系列建黨、建政、建軍等活動,在這裡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是西北紅軍成長壯大的搖籃。它的創立點燃了大西北革命的火焰,也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建於鎮區的照金革命紀念館占地1100多平方米,館內收藏革命文物、文獻資料120余件,真實再現了二十世紀30年代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發展、斗爭的全過程。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11月被中宣部、教育部、國防部命名為全國國防教育基地。薛家寨遺址位於照金鎮秀房溝村東北側薛家寨上,以舊傳薛剛在此駐扎營寨而得名,海拔1600米。四面環山,山勢雄偉險峻,寨內有天然崖洞五六處。1933年,陝甘邊游擊隊、陝甘特委先後進駐山寨,修建哨卡、吊橋、石砌寨門等防御工事,利用四個天然崖洞修建1至4號紅軍寨,一號寨為陝甘游擊支隊駐地,二號寨為當時的紅軍醫院和被服廠,三號寨為當年紅軍的軍械廠,四號寨為陝甘特委駐地和供需倉庫。這裡是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紅軍大本營。紅軍兵營舊址位於照金鎮白石崖村,天然崖洞深約70米,寬50米,常年有一溪由洞口流出,地處三面絕壁之下,洞內可容納上萬人,又稱“萬人洞”,為當年紅軍進行革命活動和游擊戰術提供了一個秘密安全的天然屏障。大香山寺景區位於耀州城北45公裡處的廟灣鎮瑤玉村,平均海拔1415米,景區森林覆蓋率85%以上。香山是我國八大佛教叢林和省內三大寺院之一。相傳妙善公主於此修身成佛(即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香山寺肇始於苻秦,興盛於姚秦,已有1660多年歷史,山上建有白雀寺、龍泉寺、聖果院、奇峰洞、准堤道院、永善堂、雲崖寺等佛教建築群,稱八大叢林。素有“北香山,南普陀”的盛名。清末,慈禧太後以香山菩薩護佑病愈特賜“宣慈昭佑”匾額於香山寺。每年農歷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為香山廟會,登山拜佛者絡繹不絕,香火旺盛。近年來,耀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以建設“文化名區”為目標,積極實施“文化興耀”戰略,著力推進照金—香山景區建設,以建設4A級景區為目標,按照“高標准規劃,高質量實施,高速度推進”的思路,不斷加大投資建設力度,使景區建設日新月異。
據悉:截至2009年底,景區累計投資兩億多元,完成了供水、供電、旅游公路、景區停車場、登山步道、紀念館、景區綠化、觀世音本跡圖、觀景平台、標准化農家樂等50項工程項目。具備了對外運營條件,將於2010年5月1日對外試運營,熱忱歡迎國內外游客來此觀光旅游,休閒度假。
推薦閱讀:
“林州第一景”:衡水老橋受到關注和妥善保護
武漢辛亥革命文物修繕項目進入收尾
6件銅器牽出煙台往事 芝罘曾為"己國"重鎮?
內蒙古發現一幅镌刻隕石落地景象的史前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