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市鎮,正在推進小城市建設,每天都在變化,可惜我的筆力不夠啊,畫不完這日新月異的千年古鎮。”今年65歲的洪繼清,手握毛筆,一邊在畫布上快速運筆,一邊告訴我們,滿頭的白發在秋陽的照耀下,銀光閃閃。
洪繼清是德清縣新市鎮的居民,在當地生活了50多年,這些年他在西河口的老街上開了一家書畫店鋪,平時賣些字畫,兼著教小孩子畫畫。
或許是喜歡畫畫,這些年,洪繼清給新市畫了不少畫。“都是家鄉景色,就像這幅一樣,表現家鄉美的。”洪繼清停下畫筆說。
新市古鎮有1700多年歷史,近年來,隨著古鎮旅游的開發,當地黨委、政府把古鎮開發與改善民居結合在一起,在修復中提升當地群眾的幸福感。“2004年剛開店時,西河口一帶的確破舊,後來聽說政府要修復了,我想可能不會大修,沒有想到不到兩年,真的把那100多戶居民的破舊房子修好了,河埠頭、石板路、老房屋構成的那種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更足了。尤其是那些枕河人家,改造後的房子整潔堅固,有些住戶還添置了衛生設施,使古鎮更有古味,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這事不容易。”
談起西河口的變遷,洪繼清既興奮又感慨。他說,這些年,我畫了很多古鎮的變化圖,一來是讓年輕一代通過這些畫知道、了解一段歷史、感受一種風土人情和鄉土文化。二是古鎮的巨大變遷,確實讓我難掩心中的那份創作沖動和驚喜。這次鎮上組織文化志願者,用書畫筆會的形式反映新市的變遷,為黨的十八大召開營造熱烈的氛圍,想著能為鎮上出一點綿薄之力,我一大早就趕來了。說完,洪繼清繼續畫他的大作——家鄉美,古鎮的美景在他筆下栩栩如生。
一批新市職業高級中學的學生湧了過來,他們平時都是書畫愛好者,經常上街寫生,古鎮的日新月異讓他們擁有了大量的寫生素材。看到老一輩書畫愛好者筆下的江南水鄉如此婉約風情,欣喜不已。幼教(1)班的陳佳歡說:“家鄉的變化,每天都能感受到。今天看前輩筆下的家鄉,覺得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