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中國名樓——黃鶴樓

中國名樓——黃鶴樓

日期:2016/12/14 17:22:16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中國名樓——黃鶴樓

天下江山第一樓

中國名樓——黃鶴樓

黃鶴樓公園

中國名樓——黃鶴樓

    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後一座“清樓”建於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築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築文化中數目的象征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推薦閱讀:

中國名樓——岳陽樓

麗江景點:黑龍潭

黃山腳下的萬粹樓

中國“抱團”申遺的10大名樓


    南樓

    舊時有白雲樓、安遠樓、瑰月樓、楚觀樓諸稱,它與黃鶴樓、頭陀寺、北榭並稱為古時蛇山"四大樓台"。現樓系1985年重建,位於公園南區黃鶴樓東南185米處。

    南樓背山面南,面闊5間,長16.5米,進深3間,寬7.5米,高9.5米,上下2層,鋼筋水泥仿磚木結構,歇山式頂,重檐飛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復,6圓柱,軒敞明潔。樓前有一棵百年古樹,給南樓平添古樸之色。

    白雲閣

    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海拔75.5米,閣高41.7米,是觀賞黃鶴樓、蛇山、長江的極佳景點。白雲閣歷史上曾是南樓的別稱,閣名源於唐代詩人崔颢"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詩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雲閣,外觀為塔樓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95平方米,閣名由史學家周谷城書寫。

毛澤東詞亭

    毛澤東詞亭

    在南樓東南側,黃鶴樓東南206米,白雲閣西南90米處。毛澤東似乎對"白雲黃鶴之鄉"特別鐘情,他36次來武漢,多次登臨蛇山,並18次暢游長江武漢段,1956年6月1日,毛澤東從黃鶴樓故址的上首入水,首次暢游長江,6月3日至4日,又兩次到江中暢游,寫下了氣勢磅礴、豪情滿懷的光輝詩篇。

    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樯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詞亭於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長寬各6.6米,高9.5米,為四角攢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寬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镌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游長江後填寫的《水調歌頭.游泳》。

擱筆亭

    擱筆亭

    在黃鶴樓以東132米處,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於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

    千禧吉祥鐘

    鐘身重20噸,蒲牢1噸,取20世紀和21世紀的連接之意,鐘體材料為銅合金,含黃金2.1公斤,銀8.4公斤,它是明朝永樂大鐘以後我國鑄造的最大銅鐘。大鐘外形為裙邊圓鐘,口部直徑3米,高約5米。

    "鵝"碑亭

    在黃鶴樓以東245米處,有清代流傳下來在武昌蛇山黃鹄矶的一筆草成的"鵝"字刻石一方,傳說書聖王羲之在黃鶴樓下養過鵝群,有次情不自禁寫下此字。1986年,風景區將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鵝字碑立於形如彎月的鵝池東端,在碑的北側建一石拱橋,並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岳武穆遺像亭

    岳飛亭,在黃鶴樓西面574米處,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曾在黃鶴樓下的鄂州(今武昌)屯兵鎮守達7年之久,其所填《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即出自這一時期。岳武穆像亭坐北朝南,木石結構,亭為六角攢尖,高6米,亭檐匾額"岳武穆遺像栾",臨面石柱上刻有對聯,曰:撼山抑何易,撼軍抑何難,願忠魂常鎮荊湖,護持江漢雄風,大業先從三戶起;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奉谠論復興家國,留得乾坤正氣,新猷端自四維張。

    勝像寶塔

    又稱白塔或元代白塔。原在蛇山西首黃鶴樓故址前的黃鹄矶頭,1955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拆遷至蛇山西部、京廣鐵路線橋旁。1984年遷入風景區大門入處內,位於黃鶴樓正前方約159米處,是黃鶴樓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築。寶塔建於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為威順王寬徹普化太子建,是用於供奉捨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勝像寶塔高9.36米,座寬5.68米,采用外石內磚方式砌築,以石砌為主。整體造型號由基座向上逐漸收縮,尺度愈縮愈小,其輪廓線條大體呈三角形。塔外觀分作座、瓶、相輪、傘、寶頂5部分。寶頂為合金制作。

    石牌坊

    位於蛇山高觀山的山脊背上,由西向東,將白雲閣與岳飛風景區連結,形成了長達250米的山頂游覽風景線。石牌坊計5座,建於1992年,前4座示意黃鶴樓春夏秋冬的四時風景,用青灰石雕塑而成,為典型的徽式風格,第5座為岳飛功德坊,是石牌坊群中形制最大宏偉的一座牌坊,以示光大愛國熱忱和弘揚民族精神。

推薦閱讀:

中國名樓——岳陽樓

麗江景點:黑龍潭

黃山腳下的萬粹樓

中國“抱團”申遺的10大名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