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鎮旅游開發一擁而上 烏鎮尋求上市尚無進展

古鎮旅游開發一擁而上 烏鎮尋求上市尚無進展

日期:2016/12/13 23:10:22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中廣網北京10月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今天是十一長假的最後一天,在這個雙節黃金周的8天假期裡,曾有萬千游客湧向各個古鎮,想要享受一下悠閒的生活,欣賞一下自然的美景,但往往遭遇的卻是人滿為患、見人不見景的嘈雜。

  而與此同時,古鎮的開發一直熱火朝天的進行著。眼下,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近30億元打造的旅游仿古小鎮--古北水鎮,即將在北京密雲試營業,鳳凰古鎮也計劃耗資55億元,興建一座"煙雨鳳凰"的新鎮。

  在古鎮開發公司精心打造的景區背後,則是把"古鎮"打包上市的願景。過去數年,江浙的周莊、烏鎮、南浔、同裡,安徽的宏村等,都已經成為資本湧動之地,烏鎮更被業界稱為旅游經營模式的傳奇。在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邵雲看來,"烏鎮模式"有三個優勢。

  邵雲:第一,保護觀念是我們的核心優勢,我們始終尊重歷史,你不能夠造假古董,烏鎮為什麼能夠成功,因為它本身是一個1300年的古鎮。第二,在保護手段上,江南六大古鎮我們走在所有古鎮前面,我們就考慮到怎麼樣歷史古鎮跟現代享受並存的理念,我們現在有24種管道都埋在地下。第三個優勢是外表軀殼和內在靈魂的結合,我們跟人家說是整牆黛瓦的水鄉古鎮,但是我們還有運河文化,京杭大運河我們在烏鎮邊上劃過,我們運河文化、農耕文化、許許多多飲食文化,在我們這裡都得到淋漓盡致的演繹,我們把這些社會形態和現代緊密結合起來,也是我們現在的烏鎮模式。
  2006年,烏鎮就引入上市公司中青旅開發古鎮旅游。其中,留有茅盾故居的東柵景區依然保留著原住民,西柵景區則由桐鄉市政府持股的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較便宜的價格買下,精心規劃成"理想中的水鄉",從觀光型的門票經濟轉變為休閒式旅游經濟。

  除了改造後的臨水老房,如今的西柵景區還有眾多商店、酒吧以及由烏鎮公司統一管理的私人會所、五星級豪華酒店等。原先在東柵開發時被文物保護學者譽為"修舊如舊"的烏鎮模式,也被賦予了經營的內容。不過,對於外界所說的古鎮"包裝",邵雲不太認同。
  邵雲:比如說我們最近恢復了草台戲,歷史上就有的,過去農村裡面上面蓋著茅草,下面又是木板鋪就的,隨便什麼人都能上去演一段,唱幾句都可以的,有農民打拳,農村一些風土人情的小品在上面演出,我們草台戲就恢復了。類似這些東西我們把它進行恢復起來,但在恢復過程中間我們肯定要抽調現在的人員,包括當地的居民,我們稱它為志願者,還有農村裡來的老大娘,我們都要恢復起來。現在有一個演繹的窗口,你說這個是進行包裝的嗎?我認為不是,我們景區裡面,比如說我們現在也有酒吧,有人說現在這個古鎮搞的與原來不同,但是我認為不是的,我們既要有過去這些東西讓人家能夠體驗到自己孩子時代的那麼一種風貌,但是你必須還得給人家享受啊,不能夠像過去吃糠馍馍,古鎮旅游中間它是有一種並存的模式,它既要有古時候的風貌,古時候的風情,古時候的風俗,但是也有現代人的享受,這樣才能夠讓游客進來。
  因為烏鎮公司最初買斷了原住民所有的民居產權,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開發過程中的產權糾紛。在中青旅控股之後的5年間,烏鎮的景區收入激增6倍,去年高達5.3億元,而門票收入大約只有一半,未來更被期許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長。不過,邵雲表示,烏鎮模式是很難復制的。
  邵雲:你要符合這麼幾個條件,我聽說有一個古鎮它在另外一個地方開辟地方造一個古鎮,首先它就沒有地氣,比如離開我們烏鎮去搞一個另外的地方,做一個清鎮或者是皇鎮,胡編亂造的做一個皇鎮,過去皇帝住,這個不行,你找不出來歷史根據物來。第二個你找皇鎮的話你還有沒有這些熠熠生輝的這一些民族文化呢?你皇鎮是哪幾代皇帝住的呢?當時民間是怎麼個模式,怎麼個面貌呢?搞不出來的。
  全國休閒標准化委員會副主任魏小安則表示,大家都學烏鎮,可能會把烏鎮模式學壞了。
  魏小安:烏鎮模式是個好模式,但是如果大家都學那個模式,這個模式也就好不了了。所以你看著好你就這麼學,是學不出好來,只有自己創新才能真正好。差距就在於不創新,只想復制,只想模仿,這是根本性的差距,包括印象系列也是這樣。
  跟烏鎮相比,鳳凰古鎮的產權有些復雜。由於鳳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只擁有古城主要景點的門票經營權,很難實現自己的旅游規劃。不過,鳳凰古城公司總經理彭耀根曾透露,依托古鎮資源建設新鎮,最終的目標是要進入資本市場,打包上市。

  對不少古鎮開發公司來說,登陸資本市場的想法早就醞釀多年。早在2004年,江蘇水鄉周莊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就曾表示將於當年正式提交上市申請,隨後,西塘、南浔等也被傳出有上市的打算,最終都沒了下文。

  另外,從2009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後,關於烏鎮旅游在香港上市的傳聞就一直不斷,直到去年,中青旅宣告上市申請最後被否。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邵雲在接受經濟之聲記者唐明采訪時透露,烏鎮上市目前還沒有進展。
  邵雲:原來聽說過要上市,後來聽說住建部對於這種歷史遺產上市沒有先例,也不是說對哪一個鎮進行阻截或者淘汰,而是它對這樣一個景區的上市沒有先例。如果我們烏鎮上市考慮的可能是接踵而來國內其他景區都要上市,上市的這個情況我現在也不能夠回答你,在最近好像沒有正式的開始或者說沒有任何的進展。
  對此,魏小安表示,景區很難上市,但可以利用其他渠道融資。
  魏小安:很簡單,景區的資源是國家資源,國家資源怎麼上市啊?上市只能靠自己的資產,現在一般景區資產量都不夠,所以很難上市,在股票市場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它可以有其他的資本運作方式,上市只是一種方式。

  在這個黃金周,除了大量游客和資本湧入古鎮,其他很多熱門景區也是爆棚。在泰山,游客排隊坐索道大約要用兩個半小時,華山上萬名游客滯留山頂,在高峰日,鼓浪嶼上島游客突破12萬人次,而故宮單日接待量更是超過18萬人次。

  雖然在相對疲弱的經濟背景下,今年"雙節"旅游需求的逆勢"井噴",顯示了國內民眾巨大的消費潛力,但"一窩蜂"的洶湧客流在對基礎設施造成"難以招架"的壓力的同時,也凸顯了景區接待服務能力不完善所引發的安全風險。魏小安建議,應該調整休假結構而不是增加假期。
  魏小安:所以無論增加假日還是什麼落實在帶薪假期,說都可以說,但是做不到,我覺得下一步我們可以調整節奏。我認為的方案就是隔周雙休日,這個禮拜你歇一天,下個禮拜歇兩天,這樣一個月就可以騰出兩天時間來,一個季度就是六天,一年四個季度就是四個六天,這四個六天由你自己安排,再加上春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這樣總體而言每個人每年有六個黃金周,如果你有六個黃金周你的態度,你的預期和現在就完全不同。我覺得核心是調整節奏,調整節奏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增加總量的前提之下形成一個隔周雙休自己來安排,現在的雙休日就有這一個問題,你要出去玩兩天短了點,你要做家務兩天長了點。
  對於烏鎮的古鎮開發旅游模式,評論人張春蔚認為烏鎮的成功之處是在文化方面。
  張春蔚:裡面很多文化不是用更多的錢在一個新的地方砸就能夠砸出來的,那樣砸出來的地方我覺得實際上是電影拍攝基地,不是我們真正所說的古鎮。這樣的“古”你再怎麼做那也是一個仿品,我們更多的時候寧願去看到古鎮的牆角下長出來的歪歪斜斜的老柳樹也不願意看到方方正正的東西。古鎮一定要有“古”才有鎮,而不是建一個新鎮也能夠賣出古鎮的錢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到撒哈拉沙漠裡面重新去建一個是不是也能夠變出錢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把消費經濟和我們的文化經濟混為一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