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千年古鎮開出的“睡蓮花”

千年古鎮開出的“睡蓮花”

日期:2016/12/13 22:23:17      編輯:古建築紀錄

橋西村北門

  沿著五洲大道漫行,一路上碧草青青、樹吐新芽,然更有一方景致會讓你凝神欣賞——一塊石質照壁,上書“徐僑故裡”四個大字。照壁旁,樹立兩個美輪美奂的牌坊,仿佛在自豪地告訴路人,此地叫橋西村。

  徐徐穿過牌坊,眼前的景象會讓你心生一種感歎:熙熙攘攘的商城,竟有如此恬淡秀麗的水鄉。清澈的環村河將汩汩的活水注入“門口塘”,池塘上沒有千篇一律的九曲回廊,取而代之的是座古樸的石拱橋,上弦月般的橋洞後,映襯著修葺一新但依舊古色古香的徐大宗祠。池塘的四周,白牆黛瓦坡屋頂,香樟成片花掩映。此時此景,不遜烏鎮,不讓西塘。

  橋西村,全村常住420戶,950人,近年來搭乘統籌城鄉發展的“快車”,圍繞佛堂“產業新城,文化名鎮,人居花園”的發展目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道路上,探索進取,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個村要有發展,提升村容村貌是當務之急,因為這能在短時間內凝聚人心,提高村民的自豪感。”橋西村村委主任徐漢榮說,社會主義新農村蘊含“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五大目標,他認為要實現這幾個目標,要先易後難,村容整潔應該放在首位,因為這一目標實現的難度相對小一點,這將有利於提振村民建設新農村的信心。

  2008年3月,新的村兩委班子組閣完成後,向全體村民許下了鄭重承諾:按照義烏市城鄉規劃要求,爭取上級優惠扶持政策,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進行統籌規劃,推進村容村貌改造。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使落後的橋西村初步形成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環境優雅的先進村。

  一諾值千金,一滴唾沫一個釘。道路硬化、環境綠化、衛生潔化、路燈亮化、家庭美化是基礎性工作,除此之外,橋西村創出了特色。村兩委一幫人先後赴安徽宏村、江西婺源、桐鄉烏鎮等地,考察學習、拜師學藝。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其橫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梁’。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徐漢榮帶著記者走進徐大宗祠,指著牆角、天井、欄桿、照壁、漏窗等物什,將徽派建築的特點娓娓道來。如今,橋西村已經完成雨污分流、自來水、綠化、池塘整治、路面硬化等工程,馬頭牆徽派建築改造工程也已先後實施了二期,今年預計可以完成第三期馬頭牆改造工程。同時,橋西村精彩地做活“水文章”,在南入口修繕永定橋,精心完成銅溪砌坎。“我們要讓水,成為全村經濟發展的主動脈,橋西村民不種田也能照樣有飯吃。”

  “現在不僅僅村民很認同,上級給我們的榮譽也不少,今年4月份,兩天時間收到5塊獎牌。”橋西村黨支部書記徐慶榮說,“這幾年大大小小的榮譽已得到不少,下一步我們要從發掘徐僑這個義烏文化名人入手,不光要讓村容村貌發生變化,更要給橋西村賦予靈魂,只有這樣才能留得住人,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
    (編輯:申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