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賞無錫城公園風景 尋人文古跡

賞無錫城公園風景 尋人文古跡

日期:2016/12/14 17:21:03      編輯:古建築紀錄

蠡園

蠡園

范蠡像

范蠡像

    江蘇無錫,北臨長江,南瀕太湖,大運河穿城而過,風光秀麗,人傑地靈。當年周文王的伯父為了讓賢,遠避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太湖地區搞開發,成就了無錫,使其成為吳文化發源地之一,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由於經濟文化發達,歷朝歷代名人輩出,所以市內現在還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

    先來看大名鼎鼎的蠡湖和蠡園,它因范蠡而得名,與太湖之間隔著鼋頭渚。相傳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滅吳之後,隱退從商,發了大財,常攜佳人西施於此泛舟,後人為了紀念范蠡,便以其名命名此湖。其湖景以逸、以蒼涼、以浩蕩為勝,民國時期,無錫的王禹卿在此興建了蠡園,成為蠡湖風景最盛的地方。陶朱公的事例說明,功臣的功勞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進退。

梅園

梅園

榮德生像

                                       榮德生像
    榮氏梅園,位於無錫西郊浒山南坡,距市區7公裡。原是清末進士徐殿一的“小桃園”舊址。1912年改為榮氏私園,植梅數千株,取名“梅園”。由於它背靠龍山,面向太湖,園林布局以梅飾山,別具一格。園內有天心台,香雪海、清芬軒、念劬塔、招鶴亭、小羅浮、豁然洞等勝景。其中以念劬塔為最佳。念劬塔為紅牆綠頂,六角形三層磚塔,高18米。是1930年民族工商業者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為紀念其母80冥壽而建。

 

錫惠公園

                                        錫惠公園
    錫惠公園,座落於城西,緊偎於京杭運河之旁。園倚錫山、惠山而築,以錫山、惠山命名。錫山為無錫的主山,山巅龍光塔已成為無錫城的標志。惠山主峰高328米,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譽。兩山之間為人工開挖的映山湖,真山假水相互輝映。錫惠公園是集清幽的山林秀色,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舒適的休閒游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園林。主要景點有唐經幢、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阿炳墓等,好幾處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山寺


    惠山寺石經幢,共有兩座,一為唐、一為宋。唐陀羅尼經幢,建於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幢身遍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建於北宋熙寧三年(1070),高6.22米,其形制和大小與唐陀羅尼經幢基本相同,幢身刻咒而不刻經。

二泉

                                        二泉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稱陸子泉。此泉開鑿於唐大歷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質甘香重滑。經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二泉”而名揚全國。後來宋徽宗干脆將二泉列入貢品,月進百壇。詩人梅堯臣、王禹、蔡襄、黃庭堅、蘇東坡、秦觀、楊萬裡、等都有佳句稱頌。尤其是蘇東坡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詩句贊譽備至,廣為流傳。清康熙、乾隆品泉後也都有題詩。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即民間藝人瞎子阿炳在惠山泉邊以他的親身體驗而寫成的,現已成為世界名曲,惠山泉也因此而弛名海內外。

寄暢園

                                          寄暢園
    惠山寺,江南名剎,始建於南北朝,乾隆下江南曾數次游惠山,並親題寺名,香火非常旺盛。金蓮橋,惠山寺內遺存,宋代建築。寄暢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別名秦園,是著名的明朝園林建築。此園元朝時曾為惠山寺僧捨,名“風谷行窩”,明朝時擴建為園,是中國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乾隆皇帝太喜歡這座園了,於是在北京仿作了諧趣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