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鐵鍋做出“非遺”焖魚

鐵鍋做出“非遺”焖魚

日期:2016/12/13 23:13:06      編輯:古建築紀錄

“曹三焖魚”第三代傳承人曹宏偉正在介紹制作工藝。本報記者 楊惠全 攝

    “曹三焖魚”第三代傳承人曹宏偉正在介紹制作工藝。本報記者 楊惠全 攝

    到靜海縣獨流鎮,不能不提獨流小吃——焖魚,那可是獨流大師傅聰明才智的體現。據說當時獨流鎮周圍有好幾條大河,魚類資源十分豐富,有很多漁民。魚多了怎麼辦?就有人用當地的特產獨流老醋來制作特色小吃——獨流焖魚。

    日前,記者來到獨流鎮,參觀了靜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獨流“曹三焖魚”的制作工藝。“曹三焖魚”源自清朝末年獨流鎮廚師曹國章(別名曹三)經營的一家飯店。曹國章經常烹饪獨流鎮運河裡出產的野生鲫魚,他將鲫魚過油後,用獨流鎮的特產獨流老醋微火焖至刺酥為止,日久天長,練就了一手鲫魚烹饪技藝,形成了特色焖魚。由於曹國章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當地人起名“曹三焖魚”,一直沿用至今。民國時期,曹锟曾特意到獨流品嘗,大加贊揚,並賞賜銀圓數百。後來,焖魚絕技在靜海民間廣泛流傳。

    為弘揚中華民族食文化,“曹三焖魚”的第三代傳人曹宏偉繼承發展了“曹三焖魚”的傳統技藝。焖魚以一兩左右的小鲫魚為原料,刮淨魚鱗,清除內髒洗淨,瀝去水分備用。鐵鍋在旺火上加熱,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熱,將魚下鍋炸成金黃色,倒入漏勺瀝油。鐵鍋內留少量底油,燒至七成熱,放入八角、蔥、姜、蒜爆炒,待散發出香味時,加入色澤醬紅、酸而回甜、三年陳釀的獨流老醋和醬油、老湯、精鹽、白糖等調料,將炸制好的鲫魚放入鍋內,小火焖10小時出鍋即成。

    此菜品的特點是鲫魚完整而骨刺酥軟,口味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人體免疫力。其色澤醬紅,味酸甜略鹹,後味綿長,開胃除膩,老少皆宜,是百姓喜愛的一種傳統美食。

    靜海縣文廣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獨流“曹三焖魚”已經成了當地一道傳統風味菜,具有工藝獨特、口感良好、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等特點,其獨特性無以替代,具有一定的傳承價值。歷史上,“曹三焖魚”曾經多次代表靜海縣參加天津市各種規模的傳統小吃比賽,均獲得較好成績。1998年,第三代傳人曹宏偉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了“曹三”牌注冊商標,目前,“曹三焖魚”已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