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談古代陶瓷的鑒定技巧

談古代陶瓷的鑒定技巧

日期:2016/12/14 18:10:47      編輯:仿古瓷
    很多朋友包括我們同行都曾談論過一個話題:陶瓷最難鑒定也最容易鑒定。如今,這種說法又變了:陶瓷最難看了,書畫最容易鑒定。因為書畫家每個人的風格比較單一,雖然有模仿,但還是局限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陶瓷涉及到窯口眾多,每個時代的東西很多,真假難以辨認,因此很多人對陶瓷鑒定感覺如霧裡看花一樣。如何鑒賞中國古陶瓷?本期編輯特別邀請首都博物館研究員、著名陶瓷鑒定專家王春城為廣大藏友指點迷津。王老師坦言,他就講一種方法,其核心問題就兩個字:自然。

唐代彩繪灰陶臥駱駝

明龍泉窯雙耳爐


    



    經實踐檢驗,鑒賞中國古陶瓷要從瓷器痕跡上來分析。

    使用痕跡:瓷器傳世的最好見證

商周時期原始瓷青釉弦紋杯

唐代彩色釉陶馬男俑

宋代耀州窯月白釉荷葉紋罐  

    判斷一件東西的真偽,光從釉、器型、紋飾、燒造方法等傳統鑒定方法出發還不夠,我覺得用一些痕跡的方法來輔助鑒別,很有必要。

    比如說傳世的東西一定要有傳世使用的痕跡,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凡是流散在民間的東西,它的經歷一定是非常之坎坷,這和故宮不一樣,故宮依然有很多東西非常光鮮,那是在特定的環境中保存的,這些東西我們很難見到,也很難摸到。在判斷傳世品當中,自然使用痕跡是我們鑒定的一個重要方法。

    一次鑒寶中,一位老先生挺不留情面地拿來一個大將軍罐,往桌子上一擱,指著我鼻子說“坐那兒”,嚇我一跳。沒等我開口他就說:“你先別說話,這件東西的真假不重要,你得給我說出為什麼。別兩個字,假的,就給我打發了。”我把這個罐子翻過來,對老先生說:“我給您提個問題,圈足,圈足裡面檐口的位置磨損程度為什麼和外面的磨損程度是一致的?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它能磨損這麼一致?您能告訴我嗎?”老先生確實是一位前輩,拿過來說:“假的,不用說了。”

    什麼是正常的使用痕跡,什麼是人為的使用痕跡,在摸索中大家會慢慢了解。一看感悟了,沒有問題;再看迷惑了;再看推翻,不相信了,經過幾個來回以後,就會總結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區別痕跡的方法,這樣再鑒定才會有意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