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一百五十余件瓷器展現長沙窯風韻

一百五十余件瓷器展現長沙窯風韻

日期:2016/12/14 18:09:31      編輯:仿古瓷

打撈“黑石號”沉船時,埋在沙灘上的瓷碗

   7月29日至8月31日,長沙市博物館將推出原創展覽“海上絲綢之路的明珠——‘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展”。展覽由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長沙市文物局主辦,長沙市博物館、湖南省考古學會長沙窯研究會承辦。長沙窯:“海上絲綢之路”的明珠這次展覽將精選長沙市博物館館藏的長沙窯遺址出土的精美器物,以及長沙窯研究會收藏的從國外購買的“黑石號”沉船出水長沙窯瓷器150余件展出。

    筆者在長沙窯研究會副會長林安的工作室見到了其中一批珍貴的長沙窯器皿。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勿裡洞島海域,一家德國公司打撈出水一艘唐代沉船,因附近有一塊巨大的黑色礁石,於是將其命名為“黑石號”。這艘沉船上裝載有6萬多件中國瓷器,其中長沙窯瓷器就有5.6萬多件。林安介紹,沉船上的瓷器用瓶壁厚實的甕存放,雖歷經一千多年海水的浸泡,仍大多保存完好。

     其中一件底部刻有“寶歷二年”(公元826年)銘文,結合其他器物考證,沉船的年代確認為唐代;而在另一件珍品上,標注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等字樣,這是當時長沙窯的一個燒制地點,“石渚”在今長沙望城區銅官石渚湖一帶,由此也可推斷,沉船上的瓷器應是來自當時風靡世界的長沙窯。長沙窯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以燒造釉下多彩陶瓷為主的窯場,它的興起,改變了自隋唐以來陶瓷以青、白釉色為主的生產格局,漸成“南青北白長沙彩”的鼎立之勢;而它對制瓷工藝的創新,也為後世中國陶瓷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次即將展出的“黑石號”沉船出水長沙窯瓷器,大多為碗,其次為執壺。這些出水瓷器雖經千年侵蝕,色彩依然潤澤清晰,碗上美麗的花草紋、山峰紋,浪漫的雲氣紋、飛鳥紋等,似畫又如字。壺身燒制紋飾有古韻的詩文、山水,有異域的椰棗、人像等,這都是長沙窯深受各國客戶喜愛的原因。在對外貿易興盛的唐代,長沙窯是第一座將書畫藝術與制瓷工藝相結合的瓷窯,飄灑寫意的筆鋒流傳出令人神往的大唐風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