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板梅古堡與水塘古院落
日期:2016/12/14 17:53:43   編輯:古建園林貴州板梅古堡與水塘古院落
六盤水山奇水秀,氣候宜人,融民族風情和喀斯特地貌風光為一體的旅游別具一格。古文化遺址中,民族氣息濃厚的巖腳古鎮和水塘李氏院落及30多個民族燦爛的民俗民風和民間文化,猶如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烏蒙大地上。
六枝盤縣處處古建築
六盤水市發現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為210處。經過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發現數量上升為557處(新增347處),總量是原有的2倍。各縣、區(特區)都有大量新發現和重要發現,其中盤縣李氏院落、紅果小沖碑林為全國文物普查重大新發現。
據六盤水市文管所張金文所長介紹,建於清朝末年、位於六枝特區巖腳鎮廻龍溪社區的穿斗式歇山頂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該建築屬於磚、石、木結構,小青瓦頂。分布面積420米,建築占地面積340米。
位於六枝特區落別鄉長灣村六枝河上的九洞橋,建於清雍正年間,九孔石板橋,橋面每孔為兩塊石板鋪築而成。總長32米,寬1.6米。規模宏偉、結構合理、布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為當時郎岱廳通往安順府的交通要道,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位於落別鄉板照村板梅寨的板梅古堡遺址,建於清朝末年,屯牆高5米,厚1.2米,分布面積600余平方米。古堡遺址規模宏偉、結構合理、布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石雕工藝精湛,形成多樣。凸顯了區域建築文化的唯一性。此建築初建時期為當時板梅老百姓抵御匪患起到重要的重用,該建築是防御設施,建築文化性特征明顯,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位於水城縣玉捨鄉的錢家印樓,建於民國23年(1934),坐西向東。該建築借鑒了西方建築的優點,結合彝族建築的風格,是中西合一的建築,融居住、休閒、軍事防御功能為一體;建築工藝獨特、考究、造型優美,是本地區少有的建築精品;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審美、實用價值。1990年11月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完成搶救性維修工程。在以上古建築群中,最具特色的當屬六枝巖腳鎮龔氏舊宅和盤縣水塘鎮李氏院落。
巖腳古鎮古色古香
聞名遐迩的巖腳古鎮龔氏舊宅位於六枝特區巖腳鎮廻龍溪社區,始建於清1885年。該院落坐北向南,木結構硬山頂式建築,由正房、廂房、門房組成,占地面積192平方米,整個建築結構風格獨特,木雕及封火牆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建築功能從防火、防盜到屋檐、天井的排水系統都較為完整,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2007年至2008年由省文物局、六盤水市及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共同撥款25萬元對其進行修繕。2009年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水塘李氏院落民族氣息濃厚
水塘李氏清代古建築群位於盤縣水塘鎮水塘村,均為始建時建築物,前檐裝修及雕飾基本保持了鄂、皖地區傳統風格。每個四合院為一個獨立的建築單元,不同於一代建成、幾代同堂的莊園式建築。
盤縣水塘古院落群是漢族群體所居住,對研究中原民族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生活習俗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盤縣水塘古院落群其蘊涵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歷史信息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這些特點和工藝,是研究西南清代建築技術和區域建築裝飾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建築、藝術價值。據了解,這些古文化遺址已收錄“貴州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
推薦閱讀:
汕頭陳慈黉故居
雲南建水古城
江西千年古村東龍村
樓上古寨:古樓古屋透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