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龍海清末古建築群鄭家大院 耗銀10萬兩建房118間

龍海清末古建築群鄭家大院 耗銀10萬兩建房118間

日期:2016/12/14 10:57:24      編輯:古建園林

    在龍海市浮宮鎮美山村藍村社,有一座聞名海內外的鄭家大院。大院為旅居印尼的華僑鄭永昌於1884年始建,耗銀10萬兩,歷時8年,總占地28畝,建有118間房,是閩南地區目前保留下來的清末民居中最宏偉、最完整的建築之一。

鄭家大院俯瞰全景

  氣勢恢宏的建築規模,精雕細琢的非凡工藝,使鄭家大院在當地顯得別具一格,自從2004年被龍海市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游客及華僑華人前來觀賞。

  走進藍村鄭家大院,眼前的大院坐西向東,分前後兩列,主厝、廂房及左右護厝圍成一個長方形大院落。前列三座主厝為二進式建築,大埕鋪設條石,後列埕院為清一色紅磚,兩側“龍虎門”南北相望。高處眺望大院,紅瓦為頂,燕尾脊雙向高翹,猶如長龍凌空騰飛。

  鄭家大院本為民宅,但其建築工藝十分講究。據鄭家後人鄭明強老人介紹:“古厝棟梁、牆壁、斗拱、牌坊、門窗、戶扇的裝飾,分別采用了磚雕、木雕、石雕、灰雕四種技法,來參觀的人都贊歎十分罕見!”仔細觀察大厝裝飾的細節,花鳥蟲魚、龍虎獅豹,技藝娴熟,神態栩栩如生,連不甚起眼的礎柱都使用石浮雕,由此可見當年厝主擁有驚人的財富及不俗的品位。

  大院的左前方有一幢唯一為二層樓房的“小姐樓”,是鄭永昌專門為兩個女兒修建的。小樓坐北向南,為獨門獨戶小庭院,主樓兩側配有多間廂房,整體與大院有機融合,其豪華程度在整座大院堪稱一絕。門庭垣牆精雕細刻,青石雕刻裝飾,碩大白石表面光滑如肌膚,石刻的題匾、門聯,樓上正門掛著“梯青樓”匾額。

  關於鄭家大院及鄭永昌本人的生平事跡,除了鄭氏後人口口相傳之外,更多有力考證是來自於鄭家大院前列大廳牆壁上嵌著的一塊上書《藍村謙光鄭氏廟記》碑刻,石碑長達2300多字清楚記錄了鄭家過往。

  一直以來都義務守護著老宅的鄭明強老人說,現在鎮、村都很重視大院的保護修繕,鎮裡正准備將鄭家大院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村裡也動工開始修繕大院,重現昔日鄭家大院指日可期。

   (來源:海峽都市報  記者:黃國軒 鄭智敏 蔡菁 文/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