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梧州——西江崛起的綠洲

梧州——西江崛起的綠洲

日期:2016/12/14 17:56:09      編輯:古建園林

    梧州——廣西的東大門、西江畔的百年商埠、中國舉足輕重的林產林化工業基地。梧州人也一向以擁有產量雄居全國前列的商品木材、人造板、松香、八角、玉桂、茴油、桂油而深感自豪。

    如今,梧州擁有了另一張引以為豪的靓麗“名片”——高達74.5%並穩居廣西第一的森林覆蓋率、廣西第一個申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地級市。經過全體市民多年努力特別是近3年奮斗,梧州市的城市森林覆蓋率、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等38項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考評指標已經全面達到或超額完成,構建起了一個城郊森林、城邊林帶、城中綠地有機結合的城市森林生態體系。

    這座有2100多年歷史的嶺南重鎮,通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了一批絢麗多姿的森林景觀,形成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態城市格局,呈現出一個古老城市邁向生態文明社會的一派嶄新風貌。   

梧州——西江崛起的綠洲


    氣勢磅礴大手筆

    3月的梧州春意盎然。分布在城市周邊和城區中心的山地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休閒綠地鮮花盛開,綠意深濃。沿著西江兩岸、桂江兩側,山、水、林、花、城渾然一體,綠風骀蕩。車行在新興路、西堤路、火車站站前大道,60多個品種的林木蔚然成蔭,宛如穿越在奇特的“綠色時空”……

    梧州市市長、“創森”指揮部指揮長王凱說:“如今,‘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已經成為梧州市的動人現實。”

    2009年3月,梧州市委、市政府作出“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決策,並根據梧州市情林情,進行了魄力驚人的謀劃。

推薦閱讀:

長沙窯:大唐窯火下的千年傳奇

石寨山 銅鼓

民國石碑牽出“關岳武聖”

南京發現南唐“第三陵” 墓主疑為大周後(圖)


    建設城市森林,主戰場在市區。針對這一情況,梧州市把市區綠化美化列為“創森”第一號工程,全力提升城市森林品位。梧州市通過市區主次干道綠化、公園綠地、道路綠地和居住小區綠地建設,結合地質災害治理、治災建綠、擠壓建綠、拆房建綠、見縫插綠、見空造景,充分綠化和改造了城市的土地空間,豐富了原有的綠化層次和森林景觀。各城區重要節點,增添精品景觀,加強單位庭院綠化。梧州市市長、“創森”指揮部指揮長王凱說:“城市框架拉開到哪裡,綠化美化就延伸到哪裡。綠化美化建設對整個市區實行全覆蓋、零遺漏。”

    對一座城市來說,市區周邊的森林是難得的“氧吧”和“肺葉”。梧州市建成區周邊群山環抱,無疑是構建城市森林的重要一環。梧州市為此實施了環城森林景觀工程,把2.6萬畝權屬集體的商品林地,通過租賃方式劃為市級風景林,建成了桂江河畔風景游覽林區、西江環境保護林帶、河西區防護景觀林區、東環公路綠化防護林帶、西環公路生態景觀帶,構築了環城森林景觀,大大拓展了城市森林。

    梧州市坐擁西江黃金水道,梧州港是華南第二大內河港,僅次於廣州黃埔港,“百年商埠”的美譽就由此而來。在“創森”中,梧州市把西江黃金水道綠化美化作為綠色通道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西江水岸綠化率達到了91.3%。梧州重點安排,在新開通的岑梧、馬梧、蒼郁高速公路、洛湛鐵路沿線1公裡可視一面坡范圍內綠化荒山、跡地,改造疏殘林,使公路、鐵路道路綠化率達到91.2%。同時,梧州還在城市出入口道路、南岸公路、蒼梧過境公路等,構建陸路和水路勾連的立體綠色廊道,完善連接城鄉的森林生態網絡。

    梧州“創森”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沒有割裂城鄉,而是統籌城鄉整體推進。落實這一謀劃的是新農村綠色家園工程。梧州市建設了10個新農村示范點和15個城鄉風貌村屯綠化示范點,推動鄉鎮村屯綠色家園建設,促進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全市60%的鄉村居民點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現在,走在梧州的許多新農村,房屋錯落有致,處處綠蔭點綴、鳥語花香。

    森林生態文化是國家森林城市必須具有的內涵。梧州市開展森林生態科普知識宣傳、紀念林基地建設、全民義務植樹和保護古樹名木等活動,將森林生態文化與梧州歷史文化、道德文化、自然文化相融合,使廣大市民更加了解和支持森林城市建設,更加熱愛森林,自覺保護森林,提高生態文明素質。

推薦閱讀:

長沙窯:大唐窯火下的千年傳奇

石寨山 銅鼓

民國石碑牽出“關岳武聖”

南京發現南唐“第三陵” 墓主疑為大周後(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