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梅城老街:古城風情氣息濃

梅城老街:古城風情氣息濃

日期:2016/12/14 17:42:21      編輯:古建園林

梅城凌風路古街

梅城凌風路古街

    梅城江北,縱橫交錯的古城老街,在滄桑中顯露出濃郁而獨特的客家古韻、人文氣息和僑鄉風情。梅州(原名嘉應州)古城自宋朝築城以來,歷經元、明、清至今,城址不變,形成了具有傳統地域特征的老城風貌區,並且分布了較多的文物古跡和傳統民居群。

    梅州老城區以歷史名人命名的街道不少。其中既有紀念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的中山路和紀念辛亥革命著名將領鄧仲元的“仲元路”,也有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周增的“周增路”。而“文保路”是為了紀念明代修建梅州古城功臣葉文保,“元城路”則是為了紀念北宋谏議大夫劉元城,在北門城樓還有一座紀念劉元城的“鐵漢樓”。而保存最完好的“凌風路”,就是為了紀念南宋末丞相文天祥,並且南門城樓也改稱為“凌風樓”。

    在凌風路街區內,保存了為數眾多的中西混合騎樓式客家民居,其中很多建築是由華人華僑出資興建。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後,民族工商業逐步興起,這個過程在老街商業建築特色中呈現出來。這些古建築深刻反映了客家人具有傳奇色彩的遷徙歷史和傳統文化內涵,是梅州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和老城風貌區。許多游客來到梅州老街,沖的都是這些民居的建築特色。他們認為老街民居像是一幅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客家風情畫卷。坐落在老街南門的梅州學宮,又稱孔子廟,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當時梅州的最高學府。2006年,破敗的梅州學宮成功修繕,辟為歷代文人生平陳列館,使梅州又增加了一個旅游新亮點。近幾年以來,梅州市委、市政府對凌風路等老街進行適度整修,恢復原來建築風貌,改善整體環境,提高了梅州的歷史文化品位。

推薦閱讀:

中國“豆腐之鄉”——石牌鎮

原汁原味的張家口蔚縣

叢林古城琅勃拉邦

卡斯卡伊斯古城堡修復設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