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灣巷口
明灣村位於西山島的東南向角上,南面朝向太湖,其所在地明月灣相傳是吳王夫差攜西施玩月之處,又因其形狀如初月而得名。明月灣之有人居早白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且在宋朝之前,已是皮陸作詩唱和的著名世外桃花源。

村口古香樟
明月灣分為大明灣與小明灣,大明灣由東山嶺、陳毛山、潛龍嶺、裡山、南灣山、石牌山等,山嶺由東至西環抱,形成其地理上較為隱蔽的特色。明灣村的街道縱橫,形似棋盤,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的花崗石板街貫穿其中。民謠中有著“花牆頭、百子格,門前門後砂條石,洞庭西山第一家"及“明灣石板街,雨後著繡鞋"的說法。明灣的石板街其實不只一條,在長街東西兩旁巷道之中也都鋪設了長一米多寬數十公分的花崗石板。雨中的石板街在雨水的浸染之下石色溫潤如新,雨天走在石板街上才真能領會它“雨後著繡鞋"的好處。

古石板街
整齊劃一的石板街下的排水溝至今大部分仍起著排水的功用。明月灣的先祖在數百年前以營商所得回饋鄉梓的用心,至今子孫仍深受其惠,實在使人不由得產生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感恩之心。明灣的古碼頭是西山著名的“二個半碼頭"之一(另外二個是用裡和堂裡),始建於康熙年間,於乾隆二十一年又由裡人集資修葺,在以往陸路交通不便時,碼頭具有相當重要的功能,但現今泥沙淤積,偶有漁船停靠,已不復往日風華。

凝德堂磚雕花內廳門樓
明月灣原有五大望族:金、鄧、秦、黃、吳。現時村中已沒有金姓人家,以吳姓、鄧姓人口較多,秦、黃姓次之。除了金家之外,舊時皆曾建有祠堂,《洞庭明月灣鄧氏宗譜》中有一《明月灣鄧氏祠堂圖》,詳細繪制了祠堂形制,譜中並收有《明月灣鄧氏祠堂碑記》,詳述了祠堂內的布局安排:“內寢三楹,外堂三楹,其左側有塾,肄業於斯。"但今日明月灣的祠堂皆已頹圯或荒廢。黃家祠堂仍存大門及廳,如重新整理當還能重現其往日的氣派輝煌。現在這幾座老宅都己成了村裡的“旅游景點",政府和民間都認識到,古村落的傳統文化瑰寶與提升經濟收入和生活品質有著休戚與共的關系。由於發展旅游的需要,圍繞著大明灣的環村公路已經建成,對外交通非常便捷,不論村民或是游客皆能享受其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