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園林——漢庭頓博物館之流芳園有感(上)
日期:2016/12/14 17:37:55   編輯:古建園林 “江南”一詞,在中國明清時期主要是指江蘇境內的長江沿岸地區,除了長江北岸的揚州等個別城鎮,一般是指長江南岸的城鄉地區。
“江南園林”,主要是指已知現存實例較多的蘇南、浙北地區的古代城鎮私家園林。其最典型的代表城鎮即揚州和蘇州兩個地區。
2016年11月初,在結束華盛頓工作後,和同事飛赴洛杉矶對一處擬建江南園林項目進行商務洽談。工作之余,我們參觀學習了位於洛杉矶最富有城市——聖瑪利諾市的漢庭頓博物館。
一、漢庭頓博物館的發展歷程及概況
漢庭頓博物館由漢庭頓植物園、漢庭頓圖書館和漢庭頓藝術館三個部分組成,除中國江南園林流芳園外,漢廷頓圖書館還有精致的日本花園、沙漠植物花園、玫瑰花園、亞熱帶花園、莎士比亞花園等15個不同風格的園林花園。
漢庭頓博物館的原主人——亨利·漢庭頓曾經經營南太平洋鐵路公司,漢庭頓六十歲退休,從此致力於收藏書籍和藝術品,並美化了自己600英畝牧場。1919年,漢庭頓將這個莊園所有的財產和收藏品,轉交給了一家非營利教育信托基金,成立一個大家共享的公共社會資源。
漢庭頓圖書館收藏了英美歷史上和文學領域裡豐富的珍貴書籍、手稿,這些都是英美文明史上最寶貴的財富。全美每年有超過1700個大學教授在此查閱資料,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50萬人。
莊重的漢庭頓圖書館外觀
圖書館對面的開闊草坪
二、走進流芳園
位於漢庭頓博物館最西側的流芳園占地面積約46000㎡,一期工程於2008年竣工,後增加三座亭台建築於2014年竣工,目前流芳園二期工程目前正處於資金籌備階段。該園是目前中國境外已建成的園林中規模最大、模仿度較高的中國江南園林之一。
未曾來此之前,在國內多個公眾號上看過宣傳此園的文章,有文章說此園可謂“海外拙政園”,這當然言過其實了。
不過,作為園林行業從業者,換位思考,能在大洋彼岸建造出一個相似度很高的中國江南園林,確實十分不易。作品的完成是兩國設計團隊和施工團隊心血的結晶,兩國團隊在該園的建造過程中必然克服了雙邊合作設計協調困難、施工工期緊張、造價控制要求高等諸多困難,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是外行人無法想象的。
園林,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中華文明中最美好的東西在園林中都可以找尋。中國園林在世界上有其獨特的風格和影響力,建成後的流芳園,所帶來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對異國他鄉的華人同胞來說,是文化和情結的回歸;對國外友人來說,是很好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展示窗口;更重要的,對中國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推廣和宣傳平台。
“流芳園”取自曹植《洛神賦》中的“步蘅薄而流芳”的意境,形容洛神的步履經過芳草叢,帶來陣陣幽香。
此園一期工程以一塊大水池為中心,全園布局如下:東南角為園入口,入口處為一組庭院式園林建築群;沿水池邊小徑前行,西部為一畫舫船觀景點;繼續前行至西北角,跨過石曲橋,即到達北側觀景亭;走過北側觀景亭,來到東側的愛蓮榭,水榭前是一片由池中拱橋分隔開的小池塘,滿是蓮花;穿過愛蓮榭南側的連廊,就回到了園子的入口區。
流芳園一期平面圖
(一)、流芳園南部區域
此區域為一組庭院式園林,主要構成元素為入口景牆、隔牆、連廊、歇山式單檐廳館玉茗堂、硬山式廳館活水軒、庭院卵石花街鋪地等組合而成。
流芳大門入口
進門後第一個內庭院
進門後左側連廊
進門後左側連廊欄桿光影圖
進門後第一個內庭院全景照片
第二個內庭院花街鋪地
位於第二個庭院內的主廳“玉茗堂”(五開間歇山單檐),玉茗堂南側楹聯是“入口豈能染;香淡遠溢清”。北側面水,楹聯是“流水可為琴曲聽;好山須作畫圖看”
玉茗堂邊貼穿斗式木構架(扁作梁)
玉茗堂抬梁式木構架(扁作梁)
(二)、流芳園西部區域
西側區域,背靠坡地,背景植被豐富,坡地往西為流芳園二期工程區域。從西部區域遠看園景,遠處山脈映入畫面,形成很好的背景天際線條。
走出第二個庭院,眼前開闊的水池(殘荷景觀)
西側池邊孤賞石(太湖石峰石)
從西岸觀賞北側景觀(借景遠山)
西岸的畫舫船內部構架一
畫舫船窗景
畫舫北側的石曲橋
石曲橋對岸的景觀
(三)、流芳園北部區域
此區域的觀景亭於2014年新建完成,做工考究,亭臨水而建,周邊保留的幾株原始大樹,映襯了江南園林建築飛檐翹角的特有韻味。
走過石橋後到達的北部觀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