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海寧潮

海寧潮

日期:2016/12/16 19:20:47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海寧潮

海寧潮又稱錢江潮,是世界一大奇觀,錢江潮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壯觀的景象聞名於世,以“一線橫江”被譽為“天下奇觀”。錢江觀潮始於唐,盛於宋,海寧觀潮自明清以來也有400多年歷史。古之觀潮以杭州江干三郎廟一帶為最盛,宋代以後,由於河道的變遷,觀潮最佳點逐漸東移至海寧境內。 
 海寧潮以其潮高、多變、洶猛、驚險而飲譽海內外,海寧潮一日二次,晝夜間隔12小時,一年有150多個觀潮佳日。自明清以來,海寧民間一直都有農歷八月十八觀潮的傳統習俗,這一日,游客雲集,熱鬧非凡,海塘上更是出現“江潮人潮兩相湧”的壯觀;現在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期間都舉辦中國國際錢江(海寧)觀潮節。自2000年9月16日中央電視台、浙江電視台聯合直播錢江湧潮後,海寧觀潮更是名聲大振,“天下奇觀”海寧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




錢江潮攜著美麗的傳說奔湧了千年萬載,這些神話隨著江潮流傳整個水域,積澱在江畔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上。
      而這片土地——海寧的誕生也同樣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早的時候,海寧一帶還不是陸地,而是一片汪洋,屬東海王所管。這龍王脾氣很壞,動不動就發大潮,沖堤決岸,弄得海邊上的老百姓流離失所,不得安寧。
      有一次,南海觀音路過這裡,看到老百姓的苦楚,覺得可憐。正在這時,龍王出巡來了,前有蝦兵蟹將開道,後有鯨魚元帥壓陣,烏龜丞相左右亂竄,龍子龍孫簇簇擁擁,攪得潮水滾滾,白浪滔滔,朝錢塘江湧來。觀音見了,就赤腳下灘,迎著潮頭走去。龍王一見觀音,連忙上前打躬,問:“大士有何法旨?”觀音說:“你看我從南海來到你東海,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龍王就伸手從海底抓起一塊石頭,放在鳌魚頭上,變成一座“尖山”,對觀音說:“請菩薩就在這上面歇息罷。”觀音說:“這地方好是好,可惜這小島在大海中,孤零零的,沒人作伴,太寂寞了。索性再借我一箭之地,有百姓同我作伴,可好?”龍王想,一箭之地不過百十步,就同意了。



      於是,觀音一腳跨上尖山頂,向西引弓一箭,直射到杭州龍山月輪峰才落下來,也就是後來建造六和塔的地方。龍王一看觀音要借這麼多地,有點捨不得。觀音見龍王面有難色,就拿出一件龍袍,對龍王說:“我用這件龍袍做抵,到時候我還你地,你還我    龍袍,怎樣?”龍王見觀音手裡閃閃發光的龍袍,兩眼瞪得象燈籠,恨不得一把抓過來,心裡歡喜,嘴裡就問:“什麼時候還呢?”觀音捉過一條黑魚,把它背鳍和尾巴連接的地方掐了一把,對龍王說:“有朝一日黑魚背脊的鳍和尾巴連起來了,我就還你地。”龍王想了想,又從海底托起一塊土地,放在鳌魚背上,接過龍袍,就歡歡喜喜回水晶宮了。
      龍王這麼爽快答應下來有他的打算。因為土地放在鳌魚背上,只要鳌魚一翻身,土地仍歸東洋大海。果然不錯,鳌魚背上放了一大片土地,哪裡肯依,拼命掙扎,想甩掉這片土地。觀音見鳌魚動個不停,心想這樣老百姓還是不能安居樂業啊。她來不及穿鞋,就赤腳踏在鳌魚頭上。鳌魚只能老老實實的不敢動彈。觀音化出個“出海觀音”的化身,永生永世站在鳌魚的頭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