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同裡小鎮

同裡小鎮

日期:2016/12/16 19:21:15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同裡小鎮


同裡,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裡”,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裡”,沿用至今。


    同裡古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古鎮鑲嵌於同裡、九裡、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鎮區被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建築依水而立,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是目前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古鎮,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列為太湖十三大景區之一。

清麗古樸的同裡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人傑地靈,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同裡的特點在於明清建築多,水鄉小橋多,名人志士多。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古鎮原有“前八景”、“後八景”、“續四景”等二十多處自然景觀,今尚存“東溪望月”、“南市曉煙”、“北山春眺”、“水村漁笛”、“長山岚翠”諸景。

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園,巧妙而自然地把水、路、橋、民居、園林等融為一體,構成了古鎮同裡特有的水鄉風貌.同裡是名符其實的江南魚米之鄉。由於同有蕩河港眾多,這裡有取之不盡的各種各樣的水產品。


闵餅,同裡闵家灣“本堂齋”特產,頗負盛名的傳統糕點,已有400多年歷史,其制作僅闵氏一家,世傳其業,故稱“闵餅”。闵餅用“闵餅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餡,蒸制而成,是青團的一種,色澤黛青,光亮細結,入口油而不膩,清香滑糯,具有獨特的江南農家風味。
相傳青團子是用雀麥草汁和入糯米,一起舂合,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變為碧翠色。以此用來包入豆沙或棗泥,再用蘆葉墊底入籠,蒸熟即成。

 

南寧中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像及旅游專題片、企業專題片制作聯系方式:

電話:0771-5766111  5843766      QQ:741143338  260249318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