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棠村距湖南省江永縣城西南25公裡,現有453戶居民,共1865人,除7戶人家是建國後遷入該村的異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周氏族人自宋代以前就開始定居上甘棠村,世代繁衍,延續至今。該村是湖南省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千年古村落。上甘棠村如畫的山水,古色古香的建築,樸素的村民,走進上甘棠村就宛如步入了世外桃源。
上甘棠村內至今仍保存著200多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此外,村莊裡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築,如明萬歷四十八年的文昌閣、明弘治六年的門樓、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橋、民國二年的石圍牆等,還有一批明顯帶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築。創建於一千多年前的村莊,在歷經千年風雨後,村莊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終不變。
像上甘棠村這種同時具有建築、商業、書院、宗教等文化特色並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實屬奇跡。在上甘棠村“月坡亭”有一摩崖石刻,據考證,該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間陸續镌刻下來的,主要內容是讴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風光和周氏家族在該村進行的各項建設,共有功德碑、勸谕文、感懷詩、八景師等24方古代石刻,綿延宋、元、明、清4個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譜。這一處由一個家族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镌刻下來的專門反映這個家族千年發展史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省還是第一次發現。它對於研究宋元明清時期的鄉村歷史、民俗,尤其是本地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上甘棠村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橋,名曰“步瀛橋”,該橋始建於宋靖康元年,歷經元、明、清修繕,千百年來維系著村前的古驿道,橋長27米、寬4.5米,跨度9.5米,拱淨高5米。拱橋采用半圓型薄拱,造型小巧別致,與文昌閣的莊重高聳互為襯托,構景成圖,相應成趣。石拱橋是湖南省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宋代古橋。此外,還發現了文天祥書法題詞“忠孝廉節”,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在長沙學宮遺址發掘出四方清嘉慶年間的“忠孝廉節”字體一樣,書法風格相同,尺寸大小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