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清昭陵
日期:2016/12/15 15:24:4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清昭陵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城北郊。昭陵因為坐落在沈陽市北端,故又稱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曾追隨其父,統一了女真各部,創建了清政權,戎馬征戰數十載,戰功卓著。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他繼父位稱汗,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四月稱帝,改後金國號為“大清”。死於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時年52歲。
昭陵是“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之一,在三陵中的規模最大,陵園占地面積450多萬平方米。
陵園的布局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自下馬碑至正紅門是陵園的第一個部分。下馬碑上刻有“親王以下各等官員至此下馬”的碑文,有漢、滿、蒙、回、藏五種文字,碑的東西兩側立有石獅、華表等石刻。向北經過三孔石橋,有一座石牌樓,是四柱三層的,單檐歇山,仿木斗拱,欄板上刻有八寶、行龍等紋飾,刻工精細,精美絕倫。柱腳下有五對石獅。第二部分自正紅門至方城。進入正紅門,是一條很長的神路,由南向北沿神路的兩旁排列著獅、獬豸、麒麟、馬、駱駝和象等六對石雕,其中的石馬,名曰“大白”、“小白”,傳說是仿皇太極生前心愛的兩匹坐騎雕刻而成的。石雕像的北邊建有碑樓,樓內立有康熙帝御筆親書的“大清昭陵神功聖德碑”,碑高5米,重達十萬斤。第三部分是方城、月牙城、寶城,三城相接,是陵寢中的主體建築。方城南面正中是隆恩門,正北為隆恩殿,殿矗立在須彌重式台基之上;黃琉璃瓦頂,正中鑲琉璃寶珠三顆,殿前的中間御道浮雕海水雲龍,雕工精美,殿前有東西配殿。方城的四角有角樓。後為大明樓,樓中立有“太宗文皇帝之陵”的石碑。方城的北邊緊連著月牙城、圓形的寶城,寶城的正中是突起的寶頂,其下是地宮。寶頂之後有人工堆制的假山,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命名為“隆業山”。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