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營造法式卷第一總釋上

營造法式卷第一總釋上

日期:2016/12/15 1:22:53      編輯:古建築結構

  宮《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之以宮室,上棟下室以待風雨。《詩》:作予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禮記-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爾雅》: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窔。《墨子》: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之法曰:宮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宮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白虎通義》:黃帝作宮。《說文》:宅,所托也。《風俗通義》:自古宮室一也。漢來尊者以為號,下乃避之也。

  阙《周官》:太宰以正月示治法於象魏。《春秋公羊傳》:天子諸侯台門;天子外阙兩觀,諸侯內阙一觀。《爾雅》:觀謂之阙。《白虎通義》:門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釋門,別尊卑也。《風俗通義》:魯昭公設兩觀於門,是謂之阙。《說文》:阙,門關也。《釋名》:阙,阙也,在門兩旁,中央阙然為道也。觀,觀也,於上觀望也。《博雅》:象魏,阙也。《義訓》:關謂之阙,阙謂之皇

  殿《蒼颉篇》:殿,大堂也。《禮記》: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墨子》:堯舜堂高三尺。《說文》:堂,殿也。《釋名》:堂,猶堂堂,高顯貌也;殿,殿鄂也。《義訓》:漢曰殿周曰寢《博雅》:堂堭,殿也。

  樓《淮南子》:延樓棧道,雞棲井干。《史記》:方世言於武帝曰:黃帝為五城十二樓以侯神人。帝乃神明台井干樓,高五十五丈。《說文》:樓,重屋也。

  亭《說文》: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從丁聲也。《釋名》:亭,停也,人所停集也。《風俗演義》:謹按春秋國語有寓望,謂今亭也。漢家因秦,大率十裡一亭。亭,留也;今有語“亭留”、“亭待”,蓋行旅宿食之所館也。亭,亦平也;民有訟诤,吏留辦處,勿失其正也。

  台榭《爾雅》:無室曰榭。又:觀四方而高曰台,有木曰榭。《釋名》:台,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漢書》:坐皇堂上。《老子》:九層之台,起於累土。《禮記-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處台榭。

  城《說文》: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堞,城上女垣也。《博物志》:禹作城,強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自禹始也。《五經異義》: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公羊傳》:城雉者何?五版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釋名》:城,盛也,盛受國都也。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城上垣謂之睥睨,言中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言陴助城之高也;亦曰女牆,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周官-考工記》:匠人建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管子》:內以為城,外以為郭。《禮記-月令》:每歲孟秋之月,補城郭;仲秋之月,築城郭。

  牆《釋名》:牆,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依止以為援衛也;墉,容也,所以隱蔽形容也;壁,辟也,所以辟御風寒也。《周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牆厚三尺,崇三之。《尚書》:既勤垣墉。《淮南子》:舜作室,築牆茨屋,令人皆知去嚴穴,各有室家,此其始也。《春秋左氏傳》:有牆以蔽惡。《爾雅》:牆謂之墉。

  柱礎《淮南子》:山雲蒸,柱礎潤。

  定平《周官-考工記》:匠人建國,水地以懸。《管子》:夫准,壞險以為平。《莊子》:水靜則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取正《詩》:定以方中。又:揆之以日。《周官-天官》:惟王建國,辨正方位。《管子》:夫繩、扶撥以為正。

  材《周官》:任工以為饬材事。《史記》:山居千章之楸。《漢書》:將作大匠屬官有主章長丞。《說文》:栔,刻也。《傅子》:構大廈者,先擇匠而後簡材。《呂氏春秋》:夫大匠之為宮室也,景小大而知材木矣。弁蘭《許昌官賦》:材靡隱而不華。

  栱《釋名》:栾,攣也;其體上曲,攣拳然也。薛綜《西京賦》:注:栾,柱上曲木,兩頭受栌者。《爾雅》:閞謂之槉。

  飛昂何晏《景福殿賦》:飛昂鳥踴。劉梁《七舉》:雙覆井菱,荷垂英昂。《義訓》:斜角謂之飛昂。

  爵頭《釋名》:上入曰爵頭,形似爵頭也。

  枓《論語》:山節藻梲。《說文》:栌,柱上柎也。栭,枅上標也。《釋名》:栌在柱端。都盧,負屋之重也。枓在栾兩頭,如斗,負上隱也。

  鋪作漢《伯梁詩》:大匠曰:柱枅欂栌相支持。《景福殿賦》:桁梧復迭,勢合形離。徐陵《太極殿銘》:千栌赫奕,萬栱崚層。李華《含元殿賦》:雲薄萬栱。

  平坐張衡《西京賦》:閣道穹隆。《義訓》:閣道謂之飛升,飛升謂之墱。《魯靈光殿賦》:飛升揭孽,緣雲上征;中坐垂景,俯視流星。

  梁司馬相如《長門賦》:委參差以鏮梁。《西京賦》:抗應龍之虹梁。《釋名》:梁,強梁也。何晏《景福殿賦》:雙枚既修。《義訓》:梁謂之欐。

  柱《詩》:有覺其楹。《春秋-莊公》:丹桓宮楹。《說文》:楹,柱也。《釋名》:柱,住也。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無所依也。齊魯讀曰輕;輕,勝也。孤立獨處,能勝任上中也。

  陽馬《爾雅》:直不受檐謂之交。何晏《景福殿賦》:承以陽馬。《考工記》:殷人四阿重屋。張景陽《七命》:陰虬負檐,陽馬翼阿。

  侏儒柱《論語》:山節藻梲。《魯靈光殿賦》:胡人遙集於上楹。楊雄《甘泉賦》:抗浮柱之飛榱。

  斜柱《長門賦》:離樓梧而相樘。《釋名》:牾,在梁上,兩頭相觸牾也。《義訓》:斜柱謂之梧。《魯靈光殿賦》:枝樘杈枒而斜據。

  營造法式卷第一﹝終﹞

  ,是謂之阙。《說文》:阙,門關也。《釋名》:阙,阙也,在門兩旁,中央阙然為道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