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庑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卷棚頂

庑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卷棚頂

日期:2016/12/15 1:23:03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被稱為中國建築之冠冕,最顯著的特征是屋頂的流暢的曲線和飛檐,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快速排洩屋頂的積水,後來逐步發展成等級的象征。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可分為庑殿式頂、歇山式頂、懸山式頂、硬山式頂、攢尖式頂和錄頂等形式。按屋檐的層數分,庑殿頂、歇山頂和攢尖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歇山式、懸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種沒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頂。此外,歇山式還分出一種極少見的十字歇山頂。
  庑殿頂
  又稱四阿頂,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頂。前後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於正脊的一端。庑殿頂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重檐庑殿頂,是在庑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現存的古建築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廟大成殿。重檐庑殿頂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如曲阜孔廟大成殿,就是重檐庑殿頂建築。

  歇山頂
  又稱九脊頂,除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外,還有四條戗脊。正脊的前後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歇山頂主要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庑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級上僅次於重檐庑殿頂。目前的古建築中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乾清宮等均為此種形式。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頂(單檐)。
  在中國古代歇山頂建築中的戗脊,是指上層屋檐角部的屋脊。角脊,是指下層屋檐角部的屋脊。還有博脊:1.歇山山花下的屋脊;2.重檐屋頂,下層檐圍繞屋身的屋脊(也叫做圍脊)。

  重檐歇山頂
  單檐歇山頂,如蓬萊院後院三清殿。而太和殿則是重檐庑殿頂,中和殿是四角攢尖頂,保和殿則是重檐歇山頂。
  懸山頂
  五脊二坡,兩側的山牆凹進殿頂,使頂上的檩端伸出牆外(屋頂左右屋檐出山牆),又稱挑山。懸山式頂建築如懸山(趵突泉公園西北圍牆邊)。
  硬山頂
  五脊二坡,與懸山頂不同之處在於,兩側山牆從下到上把檩頭全部封住(屋頂左右屋檐不出山牆)。硬山頂出現最晚,是隨著明清時期房屋牆壁廣泛使用磚砌以後才大量采用的。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式或硬山式屋頂。硬山防風火,懸山防雨,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懸山,北方多硬山。廣智院的一座建築就是硬山式頂。歇山式的變種則有十字歇山式,如臨汾東岳廟元代戲台。硬山式變種有三川脊式硬山。正脊中間高起來,並在高起來的兩側增加垂脊。三川脊式硬山沒發現,卻發現了三川脊式歇山。


  攢尖頂
  用於正多邊形或圓形建築,頂部有一個集中點,即寶頂。角式攢尖頂有與其角數相同的垂脊,圓攢尖頂則由竹節瓦逐漸收小,故無垂脊。故宮中和殿、天壇祈年殿屬攢尖頂。


  卷棚頂
  屋面雙坡,屋頂最上方沒有突出的正脊。從梁架結構看,梁架最上方沒有正中的脊檩,而是在上方兩側並列兩個脊檩,上加弧形羅鍋椽,使兩坡相接處呈圓弧形。硬山式、懸山式和歇山式都可以做成卷棚頂。此種建築,園林中居多;宮殿建築群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