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建築施工安全文化建設探討(1)

建築施工安全文化建設探討(1)

日期:2016/12/14 22:50:29      編輯:古建築結構

  建築業是一個僅次於礦山行業的事故多發行業,搞好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至關重要。要提高施工企業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須在組織上建立起完整的生產安全保障體系,還要在意識形態領域加強安全文化的建設,以此形成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圍。

  1. 建築施工安全生產特點

  (1) 生產崗位不固定、流動作業多,作業環境不斷變化。作業人員隨時面臨著新的隱患的威脅。

  (2) 作業內容多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工種,但在不同的作業時段、不同作業部位的作業內容常常不同;二是同工種,但在不同施工現場的作業內容和作業環境並不相同;三是工種時常不固定。

  (3) 多工序同時或連續作業,工序間配合,材料設備調度,與建設各方的協調等過程多,管理過程復雜,綜合性強。

  (4) 立體交叉作業及電氣、起重吊裝、高處作業等特種作業多。

  (5) 多為露天作業,受自然環境影響大,如高低溫作業,雨、雪、風中作業等。

  (6) 手工作業多,勞動強度大。

  (7) 人員流動性大、作業技能參差不齊。

  (8) 分包作業多,總、分包之間以及各分包隊伍之間的企業安全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形成文化沖突。

  2. 建築施工企業安全文化與安全管理的聯系

  建築施工企業安全文化是服務於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和補充。建築施工企業安全工作就是要解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和管理的不合適方法等問題。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條件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來實現。但是,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是有局限性的,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其原因一方面是科技水平發展不夠,另一方面是經濟上不合算。正由於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為也就顯得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為就是采用安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強制手段約束被管理者的個性行為,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管理應該是在安全科學技術與安全工程技術基礎上,通過制定、、制度、規程等,約束建築施工企業員工的不安全行為,同時通過宣傳等手段,使員工安全生產的行為,以保證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企業安全文化的概念應運而生,正是為了彌補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彌補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觀念、道德、倫理、態度、情感、品行等深層次的人文因素,通過教育、宣傳、懲罰、創建群體氛圍等手段,不斷提高建築施工企業員工的安全修養,改進其安全意識和行為,從而使員工從不得不服從管理制度的被動執行狀態轉變成主動自覺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動,即“要我遵章守紀”轉變為“我要遵章守紀”。建築施工企業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須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術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礎之上。

  3. 加強建築施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方法

  3.1 加強對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直接領導,並將安全文化建設融合於企業文化各項工作中組建專門的領導班子

  加強對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直接領導,充分發揮施工企業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該領導班子負責施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統籌規劃,制定施工企業的安全方針和安全目標, 明確各職能部門在安全文化建設中的具體職責,並要做好宣傳動員、督促檢查、總結評價等各項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設與政治思想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施工企業全體成員中開展理想與道德的教育,提高全體成員的思想境界。同時,將安全文化建設融合於施工企業總體文化和各項工作之中,使安全文化產生更廣泛的效應,以深入人心。施工企業開展安全文化建設,不應該把安全文化看作是特別獨行的事務,而要在施工企業的總體理念、形象識別、工作目標與規劃、崗位責任制的制定、生產過程的控制及監督反饋等各個方面融合進安全文化的內容。在施工企業中,也許看不見、聽不到的“安全文化”詞語會在各項工作中處處、事事體現,這才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實質。要緊扣施工企業的生產目標與管理體制,配合施工企業改革的步伐,采用動態的管理方法設計安全文化的具體內容和有效的宣傳方式以及具體的實施計劃。從宏觀出發。自微觀人手,及時地研究社會與施工企業的狀況,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斷地調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內容:同時注意評價實施安全文化的績效,防止走過場、搞形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