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古村落古建築保護已經從以民間投入為主,轉向政府引導與民資投入並進的新階段。在昨天舉行的溫州古村落古建築保護暨“瓯派”建築文化研討會上,溫州市委農辦(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開始,市政府每年整合村莊整治、生態建設等共1000多萬元,用於補助支持市級重點村的古建築保護利用等。各縣(市、區)也都安排有專項資金支持古村落建設。其中,永嘉縣每年安排相關專項資金都在2000萬元以上,位於全市前列。
溫州古村落古建築,以其鮮明特點成為我國民居史上的寶藏。昨天與會的建築專家們認為,溫州“瓯派”古建築最鮮明的特點是其講究實用性,簡潔、古樸。出檐深遠,屋檐舉折平緩,這是溫州地處沿海,風大雨大的氣候決定的。溫州古建築還比較大氣,多有開闊的庭院,與省內其他地方的建築多用小天井,比較壓抑、逼仄的特點不同,如平陽、泰順的古民居等。不僅特點鮮明,溫州古建築傳統性保留也比較完好,而且類型很豐富。
近年來的高關注和高投入,讓我市古村落古建築的保護和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古村落古建築的保護和利用仍面臨挑戰。記者從研討會上了解到,由於現存的古村落古建築普遍存在木質結構老化,屋面滲漏及瓦件殘損等現象,已經投入的保護資金仍是杯水車薪。另外,一些古村落在保護和利用過程中,破壞開發行為時有發生,比如未經專家論證和公示,遷走原住民,把古建築改成店鋪等。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和困難,建築專家們獻計獻策。經深入討論,昨天的研討會上,還通過了以“傳承地域建築文化”為主題的行動倡議,呼吁全社會增強文化自覺意識,積極參與地方立法的准備工作,切實保護溫州古村落與古建築等文化遺產有法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