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古鎮收費尴尬:政府的“無為”和“有為”
日期:2016/12/15 16:23:57   編輯:古代建築如果說沙灣古鎮應該不應該收費,當初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的話,現在事實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鳳凰古城收費後,人們把這種做法稱之為“殺雞取卵”。不客氣地說,沙灣古鎮連“殺雞取卵”都算不上,因為這只雞還遠沒有成熟到能下蛋的地步,那些急著“取卵”的人委實有些過於性急了。
不過,如果討論僅僅局限於商業利益,也就是承認,如果能夠贏利,那沙灣古鎮就應該圍蔽收費。事實上,全國有諸如此類的古鎮就是圍蔽收費的,並且還賺了錢,這當初也是鳳凰古城、沙灣古鎮“悍然”收費的動力之一。
問題的討論,應該回歸到常識,即古鎮是用來干什麼的?沙灣古鎮雖然帶著一個“古”字,但跟全國千千萬萬個小鎮、村落一樣,是當地民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的地方。這是古鎮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對於古鎮之種種安排,首先應該尊重古鎮居民的意見,或者說應該由古鎮居民來決定。當然沙灣古鎮因為有點“古”,此前就吸引了游客慕名前來,人多了,古鎮居民或者親力親為,或者將房子出租給商戶,搞一些商業經營,賺點錢,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這種商業經營,是古鎮居民自覺自願的行為,也與其自身的生活毫不抵牾。生活與商業,形成一種渾然天成的生態。各得其所,各有所獲,倒也其樂融融。但在這樣一種情境中,政府似乎顯得有點“無為”。
於是就有了種種“經營”的策略和行為,比如圍蔽收費。但這樣一種“有為”背離了古鎮作為人們生息場所的基本功能,破壞了古鎮天然的社會生態以及自然形成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可能損害當地民眾的利益。從各地的經驗來看,無論圍蔽收費模式在商業上成功與否,都會損害到當地居民的利益,其實是一種與民爭利的行為,把本該老百姓賺的錢,由政府或者其代理機構賺走了(雖然政府有過保護整修的資金投入)。
政府為何熱衷於“有為”而不甘於“無為”呢?因為“無為”,就意味著沒有辦法直接獲利,只能以稅收等方式從中分一杯羹。這本來是政府最為合理的獲益方式,但未必能滿足某些地方政府的胃口,於是便有了種種“有為”而“升級”的舉動。
如果政府選擇“有為”和“無為”時,主要考慮的是沙灣古鎮當地居民的生活幸福,尊重他們的生活,尊重他們的權益,事情會不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