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鎮永福百壽全

古鎮永福百壽全

日期:2016/12/15 16:31:28      編輯:古代建築
潛心刻“壽” 潛心刻“壽” 百壽河畔 百壽河畔 石刻“百壽圖” 石刻“百壽圖” 野味入鍋 野味入鍋 收獲羅漢果 收獲羅漢果 怡然自得養天年 怡然自得養天年 永寧州古城永鎮門前 永寧州古城永鎮門前

  初夏走進百壽鎮,有種踏實的幸福。

  百壽鎮位於桂林市西南,永福縣西北,地處天平山區,全鎮溪河交錯,古樹蔭翳。漢、壯、瑤、回、侗、苗、滿、仫佬族等八個民族在這裡聚居。人生最大的追求,莫過於“福壽雙全”,永福人就占全了這“福”與“壽”。

  我們來到鎮子東北約1公裡的寧壽山腳下,在天然巖洞“百壽巖”內,看到了早已聞名中外的石刻“百壽圖”。“百壽圖”高175厘米、寬148厘米,整個字體筆畫緊湊,筆力遒勁,莊重肅穆、古樸圓潤。相傳宋代永寧知縣史謂雇請名工巧匠,將大壽字镌刻在巖內石壁上,並邀請縣內百名長壽老人各獻寫一小壽字,一字一體,無一雷同,自甲骨文直至篆、隸、草、行、楷諸體皆備、各有千秋,小壽字旁還注明文體出處,成為現今的“百壽圖”。“百壽圖”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淵博精深,它是吸收、兼容少數民族文化、外來文化、宗教文化的典證。

  站在“百壽圖”下的石台前,我們極目遠望,收入眼底的是綿綿青山如黛,潺潺秀水若岚。正午,穿過竹林掩映下的村捨,我們被熱情的農家人迎進小院入席。就著小河魚干,把土雞、清水魚和青蔥、野菜放入涮鍋,那鮮美、清香過後,端上桌的是本地特產黃澄澄的甜柑橘。這裡還是羅漢果的主產區和集散地,大筐的羅漢果擺在街邊,一簇簇的杉樹苗等著買家。

  永寧州古城與百壽巖隔河相望,這座始建於明成化十三年的古城,地處桂林至融安的險要地段,僅有一條古道從這裡的大峽谷中穿過。古城就建在古道的必經之處,兩面有天然河流為護城河,四周數十公裡都是高山大嶺。永寧州古城就像一個關隘,進可攻,退可守,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古城牆先為土牆後用大料石砌成。和城中的老人坐下聊天,你能感到悠悠的歲月就在這數不清的人和事間更迭,四十八弄之邊地重鎮成為長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石城。

  隨後我們走進穿巖村,這裡街道寬敞,兩旁的房屋是清一色的青磚青瓦,1400多年過去了,當年東起桂林西至昆明、南來北往絡繹不絕的三千裡古驿道,如今只有穿巖這段1.5公裡長的古驿道保存完整,牧歸的牛群在夕陽下走過,讓人感慨世事滄桑。沿著古老的青石板路,可見古驿道旁有一口穿巖泉,流出山外的河道上,滿河白色的小花星羅棋布鋪撒在河面,遠遠望去猶如滿天星斗撒落,它就是有著“水質試金石”的海菜花。

  離開鎮子已是傍晚,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炊煙袅袅升起,花香草香果香混雜在溫潤的空氣中,似乎讓人明白了為什麼這裡永福而百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