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代黃鶴樓本是3層建築 建國後重建為5層建築

古代黃鶴樓本是3層建築 建國後重建為5層建築

日期:2016/12/14 11:37:13      編輯:古代建築

湖北日報訊 圖為:這是最讓朱漢昌引以為傲的柏木浮雕。該浮雕長30厘米、高18厘米、厚3厘米,內容是十大經典京劇《黃鶴樓》的場景。 (記者 孫文 攝)

  記者 方琳 王理略

  每每經過武昌蛇山,黃鶴樓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無論是外地游客,還是本地人,這座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千古名樓,常能帶給人們一份特別的感情。5月28日,本報推出系列報道《身邊的文化景點你去過沒》,再次引來眾多讀者和市民對黃鶴樓的關注,不少人希望通過報道,對黃鶴樓有更深入的了解。連接兩日,本報記者采訪兩位武漢藏家,通過他們的藏品,講述“江山第一樓”的故事。

  黃鶴樓本是三層建築

  1981年10月,經過反復認證,黃鶴樓重建工程破土開工。歷時近4年,1985年6月,重建的黃鶴樓落成。重建的黃鶴樓外觀為五層建築,高51米,裡面實際是九層。中國古代稱單數為陽數,雙數為陰數。“9”為陽數之首,與漢字“長久”的“久”同音,有天長地久的意思,所謂“九五至尊”,黃鶴樓這些數字特征,也表現出其影響之不同凡響。然而,歷史上的黃鶴樓並非如今的5層,而是3層建築。

  在漢口崇仁路古玩市場,收藏家肖琴學有著數百件關於黃鶴樓的藏品。其中,一個雕刻著古黃鶴樓的瓷壺,是肖琴學的摯愛。這個瓷壺高16厘米,直徑12厘米,白瓷燒制而成。瓷壺一側是用刻刀精工雕刻的黃鶴樓,黃鶴樓下是武昌城牆及刻有“漢陽門”三字的拱門,樓體周圍旌旗招展,背後襯著遠山,寬闊的長江上白帆點點。整幅圖畫雕工精致,技法純熟。瓷壺上的黃鶴樓與如今的黃鶴樓略有差異,而塔樓的層數是最大的差異。肖琴學曾查閱大量歷史資料,他發現自己藏品中的黃鶴樓應該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座,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被大火燒毀。“古時候的黃鶴樓都只有3層,建國後重建的黃鶴樓是5層,這是古今黃鶴樓的最大不同。”

  有著50年收藏經驗的朱漢昌,向記者展示的郵票,也驗證著黃鶴樓的歷史。他擁有幾枚珍貴郵票,發行於1862至1864年,由當時在中國的洋人印制。郵票上能夠很清晰地看到古代黃鶴樓的景象,即3層建築。

  舊址上建起一座警鐘樓

  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84年)的黃鶴樓被燒毀後,難道武漢就沒有黃鶴樓了嗎?在兩位藏家的藏品中,記者看到諸多方正的塔樓。其中,肖學琴收藏的一份抗戰時期日本明信片中,一座三層西洋式鐘樓模樣坐落在長江邊,並被標注為黃鶴樓。而朱漢昌收藏的郵票中,也有一樣的建築物圖片。經查找史料發現,武漢市曾有一座警鐘樓,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在黃鶴樓故址上,當時是用來報火警的鐘樓。1938年武漢淪陷後警鐘樓損毀,1947年曾被修復,1955年因建設長江大橋被拆除。因為該樓建於黃鶴樓舊址,於是被不少人誤認為是黃鶴樓。

  《黃鶴樓》曾為經典京劇

  除了郵票、明信片、照片等藏品外,收藏家們更喜歡收藏與黃鶴樓主題相關衍生的實物。其中就包括廣告貼畫、戲票、木雕等。最讓朱漢昌引以為傲的便是一塊柏木浮雕,這塊浮雕長30厘米、高18厘米、厚3厘米,形狀像蝴蝶的浮雕藏品是一塊版畫,其內容是十大經典京劇《黃鶴樓》的場景。浮雕上共有4人,分別是劉備、周瑜、趙雲和魯肅。朱漢昌說,《黃鶴樓》是京劇十大經典名劇之一,講的是周瑜為討還荊州,在黃鶴樓設下鴻門宴,欲逼赴宴的劉備歸還荊州。隨行的趙雲依諸葛亮妙計,保護主公劉備順利逃離東吳。

  據介紹,這塊形狀像蝴蝶的柏木浮雕,經專家鑒定,是清朝時期人們裝飾羅漢床的一個掛件,其構圖對稱,雕功細膩。最特別的是,它打破了一般京劇《黃鶴樓》木雕以劉備為中心的傳統,將趙雲作為畫面的中心人物。在南派木雕中,堪稱稀世珍品。

  采訪中,兩位“老武漢”對黃鶴樓充滿了感情,對於不少人忽視身邊的文化景點感到惋惜。肖琴學說:“不光是武漢人,很多外地人都喜歡黃鶴樓。在古代黃鶴樓被毀後,一些人還來到武漢,特意到影樓去尋找黃鶴樓的背景畫拍照留念,也是希望能夠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到過黃鶴樓,到過武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