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西漢海昏侯墓發掘保護堪稱考古典范

西漢海昏侯墓發掘保護堪稱考古典范

日期:2016/12/14 10:54:00      編輯:古代建築

故宮博物院派出12人團隊來南昌為出土文物提供科技保護
      作為我國迄今發掘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一直備受國內外眾多專家的關注。1月27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原局長、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來昌講座,接受媒體采訪時笑言,“批准這個項目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麼重要,只撥了300萬元”。     接下來,海昏侯國遺址公園該如何打造?對文物保護和申遺有哪些建議?作為我國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博物院的掌門人,單霁翔也一一回應。     【簡介】     單霁翔,1954年生於北京,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镛。曾任國家文物局局長、黨組書記,曾先後主持過故宮筒子河保護整治、圓明園遺址保護整治、北京皇城保護規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項目,取得了良好實施效果。2012年1月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2014年9月,獲得國際文物修護學會頒發的“福布斯獎”,是首位獲得此項國際文保界最高榮譽的華人。     【談發掘】“當初沒意識到海昏侯墓這麼重要”     作為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如今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對於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工作一直高度關注。因為早在2011年海昏侯墓發現之初,這個項目就是他批准的。     “批准這個項目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麼重要,只撥了300萬元,當時只覺得它有盜洞,處於危險的狀態,同時那個地方比較荒涼,沒在城市中,保護責任非常大。”單霁翔坦言,後來隨著一步步發掘清理,這個墓出土了近2萬件文物,不斷刷新漢墓考古的紀錄,考古成果令人歎為觀止。     【談保護】海昏侯墓發掘保護堪稱考古典范     對於西漢海昏侯墓的發掘保護工作,單霁翔也高度認可。     單霁翔認為,海昏侯墓的整個發掘過程不浮躁,一直是可控的,考古人員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按照傳統的考古規程來進行,並且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派了全國許多專家來南昌,使更多的力量參與其中。其次,媒體持續地關注也推動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民眾有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讓考古成果惠及了廣大群眾。單霁翔說,海昏侯墓的發掘保護堪稱考古典范。     【談合作】故宮博物院將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海昏侯墓出土的銅器、鐵器、簡牍等,都不能長時間地擱置,要及時進行科技保護,使它們進入穩定的狀態,再進行科學研究。”他透露,故宮博物院已經接受了邀請,將協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進行保護和修復。     “故宮博物院擁有對文物進行科技保護的機構、設備和力量,是全國唯一公布的國家非物質文物遺產青銅器修復的基地。我們有義務為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同時,單霁翔告訴記者,此次他們派出了12人的團隊來昌從事科技保護相關工作,接下來還將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簽署相關協議。     【談遺址】建成遺址公園後文化價值巨大     單霁翔認為,海昏侯墓不僅是一個墓,而是一組墓群,還有古代城址,“光紫金城的面積就有3.6平方公裡,而紫禁城也才0.72平方公裡,面積是紫禁城的五倍,今後建成遺址公園後將是一個非常震撼的文化現象,文化價值巨大。”     單霁翔建議,遺址公園不是一般的公園,更不是游樂園,一定是以考古遺址為主角的、以保護遺址為目的的公園。遺址周圍的環境都應該整體保護,完整地揭示不同歷史時期的面貌。     考古遺址公園和博物館的展廳設計和環境要協調,要考慮到博物館系統化,要設計觀眾合理的參觀路線,並配套建設數字化講解系統。這個過程應該處於一個總體規劃的框架下,不會因為開放參觀影響文物保護。     【對話】海昏侯墓申報世遺 可以邊保護邊申報     記者:海昏侯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具有哪些優勢?     單霁翔:海昏侯墓的價值,是無可非議的,我覺得非常出色。它出土文物數量相當多,近年來極為罕見。我覺得下一步的工作應該凝聚力量完善它的考古發掘和出土文物保護,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創造很好的條件。考古和保護是很長的一個過程,比如說秦始皇兵馬俑,它早已是世界文化遺產了,但它的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所以海昏侯墓的申遺,也可以邊保護邊申報,同時進行。     記者:你常提到這樣一個觀點,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應惠及廣大民眾。那麼在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過程中,應如何充分調動公眾的參與度?     單霁翔:考古是個科學的工作,但公眾參與是多方面的。比如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傳播考古知識,包括網站、微信、APP、書籍……這些都是傳播的渠道。跟文物相關的歷史、它的時代背景和地域文化的關系,這都是我們可以傳播的內容。媒體的傳播力量非常大,因此,媒體要加大這方面的傳播,這樣才能讓世界各地的人了解我們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記者:你個人覺得文化遺產保護要遵循哪些原則?     單霁翔:我覺得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首先是正確的理念,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我們今天和未來時代有著非常重要的啟迪智慧和豐富生活的寓意。     保護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就兩個字:“傳承。”要把祖先留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經過我們的手完整地傳給子孫、我們的下一代,這是當代人和一代一代人的責任,我覺得這種理念是最重要的。 (來源:中國江西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