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西漢袖珍陶灶重見天日 唐代盤口壺同時出土(圖)

西漢袖珍陶灶重見天日 唐代盤口壺同時出土(圖)

日期:2016/12/15 15:09:46      編輯:古代建築

 

    繼考古人員近日在沈家山建築工地發現西漢夫婦合葬墓後,昨天他們對前天下午因突然下雨而暫時未清理的古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清墓時,發現這也是一座西漢時期墓葬,並清理出了一套陶灶等,初步推斷是平民墓。據悉,這也是此次沈家山古墓葬發掘首次出土陶灶。

    西漢墓出土袖珍陶灶

    在該墓坑東北角,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套比較小的陶灶。它和農家使用的灶台比較像,長約30厘米,兩端寬度不一,分別為11厘米、14厘米。經清理,這是一整套陶制小鍋灶,采用的灰黑陶和現在民用磚瓦顏色相似。灶台上,有一大一小兩只鍋,南側一只稍大的鍋邊緣已有點破損。兩只鍋中間則是釜甄,由兩部分組成,下面是釜,上面是甄。據悉,一般甄的底部有幾個圓孔。據考古人員介紹,此前也發現過漢代墓葬裡有一整套鍋灶,只是規格大一些。

    當天,考古人員還在這座古墓葬中發現了一只已破損的紅陶罐、一些殘留的漆皮、一瓷片等。考古人員認為,該瓷片是硬陶,可能是壺口的一部分。根據墓葬的結構和出土的隨葬品,推斷這是西漢平民墓。

    隔壁墓出土五铢銅錢

    該墓葬西南側,考古人員昨天下午還清理了一座古墓葬,出土了一串五铢銅錢,推斷系漢代墓葬。兩座漢墓靠得如此近,墓主人是否有什麼關系?考古人員稱,目前無法考證。

    此外,昨天考古人員清理了一座唐代殘墓,“淘”出四枚“開元通寶”銅錢。而另一座殘墓,因為破損較嚴重,且未出土任何隨葬品,無法確定年代。

    挖土機挖出唐代盤口壺

    傍晚6點,一考古人員經過一挖土機附近時,又發現了“寶貝”,趕緊喊施工人員停工,可挖土機還是壓了上去,將一只碗壓碎。考古人員將碎片取開,發現碗下扣著一只唐代四系盤口壺,高約四五十厘米;可惜因挖土機壓過,壺口有點磨損。

    該盤口壺外表的青瓷,手感很好。因為其沾著不少泥土,考古人員將它帶回清洗。考古人員也查看了該盤口壺所在位置,初步判斷可能是一座唐代墓葬,因為天色已晚,今天將進行清理。     記者陶敏

    讀報

    詞典

    釜:fǔ,古炊器。斂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於鬲,置於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於漢代。有鐵制的,也有銅或陶制的。

    甑:zèng,古代的瓦制炊具。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於鬲上蒸煮食物,如同現代的蒸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