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巴渝古鎮年味濃 浸潤人心
日期:2016/12/15 22:25:19   編輯:古代建築民俗文化
從歡度龍年新春佳節,到熱熱鬧鬧慶元宵,春節期間,記者走訪了磁器口、中山、涞灘等巴渝古鎮,感受到了古老與現代,民俗與時尚的深度糅合。
劃旱船,扭秧歌。 記者 崔力 攝
古鎮百家宴。 萬難 攝
打錢竿。 特約攝影 梅喻鑫 攝
舞龍。 特約攝影 梅喻鑫 攝
精彩紛呈,
語文教師“一網打盡”
巴蜀中學初中語文教師喻浩打算過一個與眾不同的春節,感受豐富的傳統民俗,然後將這些經歷放進課堂,拍成幻燈片,他覺得孩子們一定會很喜歡。
大年初三晚上,熱鬧了一天的江津中山古鎮慢慢安靜下來,喻浩步行到古鎮卷洞橋、半邊街附近的河邊,望著被燈火染得流光溢彩的河面,花上10元錢,買一個古樸的蓮花河燈,點燃,讓河燈順著河水徐徐滑動。
“我忽然發現,書本上的古老浪漫,都在江水中流動。民俗文化的魅力,不知在什麼時候,完全把心靈征服了。”喻浩說道。
第二天清晨,古鎮小雨淅淅瀝瀝,老街蒙上了一層朦胧的薄霧。漫步青石板路,喻浩的目光又被老街上的傳統民間樂器“打錢竿”緊緊抓牢。
十幾位身穿民國服飾的表演者,在揮舞跳動過程中,用竹槍擊打身體各個部位和地面,身姿優美,槍身翻飛,響聲不斷,特別是合隊齊打,圍觀者幫腔助唱,更是別有氣勢。
“扭呀扭燈郎海棠花……”每到極興處,游客和居民們歡騰一片,歌聲、笑聲不絕,聲勢如潮,男女老少其樂無窮。
“別看小小一根打錢竿,說起來大有講究哦。這些竹槍采用本地特有的金竹,於閏年的三月初三制作而成,長三尺三寸,按三寸三的比例鋸成3個穿孔,用6段紅綢帶分別串上3個小銅錢置於竹腹內,結頭外余三寸三長。”古鎮上,明星茶館主人丁明星拉住喻浩,擺起了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龍門陣”。
丁明星聊起了打錢竿香艷的來歷:打錢竿源於200年前古鎮的宋推婆,此人風姿綽約,妩媚動人,愛穿紅綢襖,能歌善舞,尤擅長打錢竿。每逢喜事佳節,宋推婆就前去助興,唱腔優美,舞姿輕盈,至今仍讓人追慕風采。
“聽了這些古老的故事,看了精彩的表演,吃了垂涎三尺的百家宴,這個年過得真帶勁。”喻浩告訴記者,他已經把很多民俗表演拍成了圖片和視頻,寒假一過,就能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傳統文化的悠久魅力了。
民俗“板眼”多,
古鎮老街爭奇斗艷
作為我市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合川涞灘古鎮拋出了元旦、臘八、春節、元宵四大節日“串燒”的“組合拳”。
涞灘古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龍年新春佳節,該鎮依托獨有的佛教禅宗文化背景,以大型佛教主題燈會為載體,通過展現當地特色的民俗活動,將古鎮新春辦成全民同樂、全開放式、激情互動的傳統節會。
在剛剛過去的元宵節,涞灘景區張燈結彩鬧元宵。漫步古鎮,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游客點起盞盞花燈,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咱們幾個好友,元宵節在古鎮相約賞月,泡上一壺淡茶,談天說地,既避開了城裡逢年過節的酒桌應酬,也讓這個節日充滿了懷古的情調。”本月6日,專程從九龍坡區楊家坪自駕到涞灘古鎮的夏超凡告訴記者。
老街燈火闌珊,老夏在流光溢彩的猜燈謎前駐足了許久。
“半耕半讀,打一字。”老夏拍著腦門思考了半晌,對了,不就是個“講”字嘛。
得知答案正確,年過五旬的老夏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了獎品——精致的小繡球,高興得像一個孩子,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依托內涵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古鎮的甕城及老街內,相繼舉辦了架香童子舞游行,舞獅拜新年;文昌宮內,民間藝人講評書,頌經典……斑駁的城門、封火牆、照壁上,處處彌漫著懷舊的味道。
不僅僅是在老牌傳統歷史街區,長壽區投資40余億元打造的長壽古鎮,也在春節期間舉行了傳統味十足的開街儀式。
“走,逛長壽古鎮。”成為了長壽市民的龍年熱詞,也成為長壽市民春節休閒娛樂的好耍事。
古鎮內,城隍巡游、仿古入城儀式等精彩民俗大戲紛紛上演,讓眾多游客在傳統民俗中熱熱鬧鬧過春節。
“城隍巡游的每一個細節,都請專家參照了本地的民俗記載,盡量還原出千百年來人們歡度新春佳節的人文傳統。”現場負責人介紹,當地城隍巡游在明清時期非常盛行,如今已十分少見,該活動極具民俗文化內涵,表達出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城隍巡游表演剛一開始,便吸引了本地不少市民前來觀賞。
有意思的是,在當地曾一度消失的傳統活動斗雞,也在古鎮內“復蘇”,讓不少市民感到新奇。斗雞曾是當地民間最喜愛的運動之一,每年最盛大的節日都要舉行斗雞比賽,象征著勇敢、俠義的精神。
在長壽古鎮,每天都開展斗雞活動,前來觀看的市民絡繹不絕。家住向陽路的市民孫洋說,春節期間,他把全家大小都帶去看了斗雞,孩子們更喜歡看,還回家上網查看斗雞的歷史故事。
惠及民生,
傳承文化精神
“愛情天梯”的女主角、今年86歲徐朝清婆婆,已經記不清自己坐了幾次中山古鎮百家宴“頭席”了。
徐朝清的兒子劉明生告訴記者,今年臨近春節時,徐婆婆聽說中山古鎮又要搞百家宴,非常興奮。宴前頭一天,就讓兒子開著摩托載自己下山赴宴。
老伴去世4年多,如今徐朝清跟著劉明生一起生活。雖然已是耄耋之年,可老人依然精神矍铄,閒暇的時候還能打理一下自家的四分地,種點蘿卜、白菜等時蔬。
“呀!這就是那個很感人的‘愛情天梯’裡的女主角哦,老人家你看起好精神哦,起碼都要活到100歲,等會多吃點哦!”游客們爭相與老人合影留念。
和徐婆婆一起來到民俗文化節百家宴上的,還有9名四裡八鄉的長壽老人。何樹彬老人今年已101歲了,他坐在台上一點也不怯場,還不停和身邊的老姐妹互道新春祝賀,給身邊叽叽喳喳歡笑的孩子們賜福。
美麗的愛情故事,點綴著百家宴的喜慶氣氛;尊老愛幼的人文傳統,在新春佳節閃耀出人性之光。
“燈籠再掛過去一點,對聯再移動一下。”上月18日上午,北碚金刀峽偏巖古鎮老街的村民匡永冰一大早就張羅開了。
那天,是古鎮上家家戶戶吃團年飯的日子,男女老少都在為中午的團年飯做准備。
“都說遠親比不了近鄰,在咱們這兒,這就是原汁原味的傳統,鄰裡和諧,互助友愛,日子才能過得風風火火呢。”匡永冰笑著說道。
168張八仙桌,1500多只大紅燈籠,幾千幅對聯,擠滿了古鎮長長的石板路,給隆冬的偏巖古鎮增添了節日光彩和喜慶氣氛。
時近正午,匡永冰一邊催促丈夫給遠到的親朋好友端茶遞煙,一邊開始在廚房忙活。看到匡永冰忙得滿頭是汗,鄰居專門讓小女兒過來,幫幫老街坊的忙。
“我家今天來了兩桌客人,都是遠道而來的自家親戚。你看,他們和咱們的街坊鄰居都喝上了。”匡永冰一邊回答記者的提問,一邊加快了手中菜勺翻炒的速度。
當天中午,老街上還擺設了百歲老人宴、五保老人宴、留守兒童宴、“窮親戚”宴、貧困戶宴、困難職工宴、進城農民工宴等等,大家伙挽起袖子把這些宴席辦得體體面面,所有宴席連起來足有七八百米長。
在百歲老人宴上,已101歲高齡的汪啟碧老人,高興得臉上皺紋團成了一簇花兒。
汪老說,她們是見證中國社會百年變遷,目睹新舊社會兩重天的一代,更是享受了改革開放、幸福小康生活的一代。如今老人迎來了兒孫孝順、鄰裡和睦的好日子,“這個年過得最像‘老年’,在黨委政府的安排下,年味越來越足,日子越過越開心啰。”
正午12點,陣陣鞭炮聲響起,古鎮的團年飯開席了。在蜿蜒的老街上,麻辣魚、白砍雞、醬鹵鴨、小蔥豆腐湯,再倒上自家釀的白酒……3千余村民圍坐在桌邊,大人們觥籌交錯,孩子們吃得滿嘴流油,現場充滿歡聲笑語,一片鄉村文化的淳樸與和諧。
民俗“味”濃了,
產業分量“重”了
隨著新春佳節的民俗“味”越來越濃,不少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商家,也瞄准了這個“黃金檔”,讓回歸披上了時代的“新衣”,搶占產業商機。
號稱“古鎮在城中,城在古鎮裡”的千年古鎮磁器口,每逢春節都會打起擁堂,龍年開年,僅僅大年初一,便有12萬人湧入老街,享受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勃勃產業生機。
青石板老街上,店面掛滿了鮮紅的燈籠,沿街林立的商鋪熱情接待市內外游客。中午時分,幾乎家家餐館都“爆棚”,就連陳麻花、城口老臘肉、牛肉干、木錘酥、手工糍粑、怪味胡豆、合川桃片、辣炒年糕等小吃店鋪門口,也排起了一條條長龍。
在古鎮上,一處題為“聚森茂”的特色創意產業街,古色古香的商鋪糅合了傳統與時尚,盡管小商品價格不菲,仍然有不少游客慷慨解囊,買下中意的創意小商品。
手工酸奶、鄧家刀、雜瓷小擺件,還有古典絲綢成衣,香囊飾品等工藝品琳琅滿目。游客們走到產業街盡頭,便會進入到古鎮最具特色的川劇演藝場,百余平方米的劇場內,“打玩意兒”的票友熱火朝天,游人的叫好聲此起彼伏。
“春節的初一至初七期間,游客只需花5元錢,便可以欣賞到精彩的川劇變臉、吐火等絕藝。”該川劇團團長龍群說,他們還因地制宜,排演了一些頗具特色的重慶“言子”,吸引了不少新老回頭客的光顧。
在長壽區,大年初一開街的長壽古鎮便嘗到了甜頭,蜂擁而來的游客,一度讓停車位非常吃緊,民俗、傳統的招牌,讓長壽古鎮攬聚了不少人氣。
“大年初一,古鎮當天的游客數就超過了5萬人次,上千輛車停靠在古鎮周圍,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人氣旺了,商家當然賺得盆滿缽滿。”長壽古鎮旅游中心文部長興奮地說道。
從民俗文化產業角度來看,龍年新春,“龍鄉”銅梁縣借助國家級“非遺”項目銅梁龍發力,舉辦第二屆中國銅梁龍燈文化旅游節,實現了文化產業輻射多產業領域的“開門紅”。
在此期間,中華銅梁龍燈會現場設置了46組開放式大中小型彩燈燈組,融形、色、聲、光、動為一體,燈景交融,流光溢彩,再加上龍燈文化展演季上28個“非遺”項目助陣,吸引了不少外地會展商的關注。
同時,重慶龍溫泉也借勢上陣,吸引了游客1.8萬人,實現收入105萬元;中國郵政《壬辰年》生肖郵票首發儀式,也在銅梁成功舉行,僅現場銷售額就達到了10余萬元。
記者從銅梁縣相關部門了解到,第二屆中國銅梁龍燈文化旅游節期間,該縣共接待游客57.6萬人次,與2011年相比同比增長50%;實現旅游總收入2.57億元,同比增長66%。
好戲連台的民俗“龍文化”,展現了銅梁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也結出了豐碩的經貿成果。
上月14日,第二屆中國銅梁龍燈文化旅游節投資說明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就吸引來40余名客商,策劃了10個發展前景看好、建設條件成熟的重點招商項目,40個項目成功簽約,簽約金額達87.0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