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揭陽長美:嶺南水鄉 千年古村(圖)

揭陽長美:嶺南水鄉 千年古村(圖)

日期:2016/12/15 16:24:53      編輯:古代建築
長美村內河道交織。
長美村內河道交織。
  尋找最美鄉村·最美鄉鎮

  離揭陽市區東南約5公裡處,有一座名叫長美的古村。長美村可謂村如其名,歷史既長,更兼大美。

  長美村創村至今已有960余年,村莊被榕江南河三面環繞,形成一個獨立的小半島,是典型的嶺南水鄉,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同時,長美村也人文荟萃,由於歷史科甲鼎盛,登進士者眾,被譽為“榕江之濱進士村”;長美村的民俗風情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搶老爺風俗較為獨特,全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專家學者觀察長美村後,稱長美是“活著的古村落”。

  枕水而居的生態村落

  一走進長美村,立即置身於古樸幽靜之地,遠離了塵世的喧囂。

  賦予長美村寧靜幽遠特質的,除了時間,還有亭亭如蓋的百年古榕和平鋪如茵的綠蕉,以及那一江千年流逝如斯的榕江水。

  長美村擁有古榕樹30多棵,樹齡300年以上的古榕多達11棵,樹齡最長有600多年。此外還有金鳳、橡樹、木棉等年代久遠的植物,香蕉種植面積占農作物面積的99%。舉目四望,環村皆綠,人在村中,村在林內,綠色的田園風光涵養了優美的人居環境,使長美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生態島,長美村也由此被評為“廣東省生態示范村”。

  水是大自然對長美村最寶貴的饋贈。長美村位於榕江之濱,三面環水,河岸線長達5公裡,域內有寨前河、東頭河、福田河以及北厝池等4公裡內河水系,交織盤桓古村一周,有“古榕潮汐地,百折繞平田”之稱。村莊枕水而居,鱗次栉比的傳統建築簇擁在內河水系之中。榕萌下,寨門、更樓、寨牆、踏渡、橋梁和漁舟疏密有致,漁歌唱晚,構成獨具特色的潮汕水寨景觀。

  “榕江之濱進士村”

  揭陽市委農辦副主任、市農業局副局長袁海生是土生土長的長美村人,他告訴筆者,長美村是一個創建於宋、元時代的古村落,古稱“陽潮裡”。這裡也是潮汕10萬袁姓人口的發祥地,其紀念性建築是村中的“袁氏家廟”。家廟始建於元朝,該村寨門外至今還保存著一對元代大石鼓。

  “現存的建築是清康熙年間重修的,為三進二天井一拜亭的建築格局,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是潮汕地區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清代前期建築物。”2008年,“袁氏家廟”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美村村民勤奮耕行,重視文化教育,人才輩出。據史載,自袁琛在潮汕創祖,後世登進士的有11人,其子袁熙是揭陽縣第一位進士,官至御史中丞,舉人23名、監生35名、貢生30名、廪生1名、庠生57名,正二品及以下職官59名。由於歷史科甲鼎盛,登進士者眾,長美被譽為“榕江之濱進士村”。

  60余座潮汕民居風格獨特

  長美村傳統建築群占地面積162.8畝,建築面積約96290平方米。村莊格局以南北走向的“川”字形村巷和“品”字形埕場為骨架,環寨一周築防御寨牆,布置八個寨門,分布60多座分體式及復合式相結合的潮汕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為元、明、清時期潮汕傳統式大扒獅、四點金、三廳亘、驷馬拖車、五間過、孩兒坐轎、麻雀躍、官廳起等。

  據普查,查明並登記在冊的民居建築共計家廟1座、公祠4座、庭院式民居建築39座、書齋(私塾)10座、碉樓3座、廟宇6座,現存寨牆垣長 975米、寨門5個、更樓1座、龍船厝2座,有宋、明、清匾額楹聯8塊、其他匾額楹聯58塊、旗桿夾(柱)6套,石鼓2對、明清碑石5條……此外還有眾多散落民間的文化藏品如乾隆帝賜袁煉的玉杯、袁黉官服、袁鎮硯台等。

  徜徉長美村,仿佛置身一部中國宋元以來的歷史書卷。祠堂中雕梁畫棟的裝飾木雕雖歷遭破壞,加上風塵的蒙蔽而日顯陳舊,但仍然讓人時不時窺見那曾經的驚艷。在長美村,你可以漫無目的地游蕩,然後在無意中與種種深遠的人文印痕迎面相撞—練武石、旗桿夾、牌坊、民國碉樓……

  打造“嶺南水寨風情”潮俗游

  袁海生告訴筆者,長美居民生活富實恬淡,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千百年來世代相傳,擁有草編、塗果印模、剪紙、針織等民間工藝;有端午賽龍舟、紙影戲、游標旗、搶老爺、中秋燒塔、出花園、奏弦絲等風俗節慶;有食丁酒、手拍鲚魚丸、七樣羹等食俗。其中搶老爺風俗較為獨特,全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專家學者觀察長美村後,稱長美是“活著的古村落”。

 
  據專家介紹,長美古村歷史久遠、規模巨大、風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風淳樸,是潮汕古村落的一個代表。現存的地上歷史文化實物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豐富、集中,能較完整地反映元代、明代特別是清代的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潮汕風情,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

  長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袁楚源表示,近年來,該村抓住城市建設大發展和揭陽市實施文化強市戰略的有利契機,積極投入資金,著力改善古村落的環境和基礎設施,同時,制訂《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策劃開發“嶺南水寨風情”為主題的旅游項目,依托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和漁湖半島的漁耕文化,挖掘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全村動員,打造“嶺南水寨風情”潮俗旅游品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