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發現多個文物點 南靜池寺廟依山而建(圖)
日期:2016/12/15 15:07:24   編輯:古代建築
新發現文物點之一——南靜池古寺曾在此依山而建。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西安市在長安區新發現多個文物點,其中新石器時代古先民曾在秦嶺山前形成聚落、清代曾利用山崖建造寺廟等,都屬於重要發現。
上堡子新石器時代遺址
遺址位於楊莊鄉上堡子村東台地之上,東、西、北三面為小河,南面近山,面積約12萬平方米。在村中斷崖處發現的遺跡有灰坑、灰層,文化層破壞嚴重,表土層下即有灰坑開口,灰坑最深達4米。遺物主要有陶片,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夾砂灰陶次之;紋飾以細繩紋為主,還有交錯繩紋、弦紋、戳刺紋等,彩陶數量較少;可辨器形有盆、缽、罐、瓶、甕、缸等,小件器物有陶環、石斧等。
根據遺物特征可知,上堡子遺址年代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晚期。上堡子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秦嶺山前丘陵地帶仰韶文化聚落形態、分布規律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與附近的高山廟、北佛溝等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結合起來進行探討,將為這一地區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的文化特征提供一個全新的概念。
依山而建的南靜池寺廟
該遺址位於灤鎮觀坪寺行政村玉皇坪自然村以西約1公裡,觀音山頂部。遺址坐西向東,南北長約20米,東西寬約8米,面積約160平方米,所存遺跡為斷崖立面上所鑿長條形石槽、圓孔、方孔,地面上所鑿圓孔。石槽共有六段,分為上下兩層,每層各三段,上層石槽位於中、北部,距現地面高7.2米;下層石槽位於南北兩側,距現地面高約5.6米。立面上鑿孔現存6個,分為上下兩排,上排2個,下排4個,鑿孔間距3.4米。地面鑿孔存一個,位於遺址東北部,距離北部斷崖垂直距離3.8米,距離中部斷崖垂直距離7.4米。
依據現存石槽及鑿孔可知,遺址上原建築為依山崖而建,以自然斷崖為其西牆,在石槽、石孔內搭建梁、檩的單面坡兩層結構,共有建築6間。大殿為中部三間,南北兩側各有廂房一間,北廂房北側較窄處為彌陀殿一間。據調查分析,南靜池遺址是一處較為特殊的依托自然山崖、並以山崖為建築一部分的清代寺廟遺址,與其他土木結構的寺廟建築有較大不同,這對於研究山區寺廟的建築方法和技術增添了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