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日期:2016/12/14 11:57:23      編輯:古代建築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近日表示,未來五年,國家支持西藏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將不低於20億元人民幣。重點支持拉薩古城、唐卡文物、館藏文物等文化文物項目。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新聞提到的唐卡文物就是藏區傳世唐卡,目前已被國家列入重點文化文物保護項目。國家為什麼撥巨款保護唐卡呢?或許到過藏區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唐卡作為藏區文化一種獨特的繪畫藝術,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格式各樣的唐卡畫院和藝術品店。於藏族同胞來說,唐卡繪畫有著特殊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唐卡(Thang-ga)系藏文音譯,即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題材廣泛涉獵藏族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作品,有著顯著的民族特點和宗教色彩。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唐卡采用鮮亮的色彩描繪神聖的佛教世界;顏料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以及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唐卡繪制要求極其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藏傳佛教經書所述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余年。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據《大昭寺志》記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一次神示後,用鼻血繪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親手裝幀。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五世達賴喇嘛在其《釋迦佛像記.水晶寶鏡》中也明確的記載了此事。之後,唐卡開始了緩慢的發展。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其實,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文物都刻有該民族的烙印,包含該民族的歷史興衰和性格特點。藏族因其世代生息於雪域高原而擁有了與其他民族不一樣的禀賦。由此衍生起來的唐卡繪畫不僅表達一種宗教信仰,更象征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美好理念,它已經成為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家文物局為何斥20億保護拉薩古建和唐卡

    此番國家文物局斥巨資的初衷是把拉薩文化文物真正保護起來,且沖刺世界文化遺產申遺目標。其中包括拉薩古城整體保護修繕和申遺工作,對77處重要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唐卡是重點),對西藏博物館等9座博物館進行新建(改擴建)或展陳提升。

    希望,在未來五年,在國家重點保護下,有更多藝術細胞的藏族青年甚至其他民族同胞投入到唐卡魅力的懷抱,讓藏族唐卡繪畫藝術被更多世人所了解、所尊敬。

    當然,時下也有少數懷揣商業目的的生意人販賣唐卡、以假以次欺騙游客好感。這是自私、有損民族形象的行為;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些個別現象而否定了唐卡繪畫藝術真正的魅力和象征意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