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新場古鎮重新規劃 隨時征詢意見

新場古鎮重新規劃 隨時征詢意見

日期:2016/12/16 18:45:01      編輯:古代建築
  擁有上海江南水鄉風貌“最後處女地”之稱,唯一未經開發保留完好的千年古鎮新場將煥發勃勃生機。
  近日,南匯新場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草案)分別在上海規劃網、新場鎮新場大街畫廊公示,並將在20天內接受居民意見建議。

  古跡遺址最多

  規劃(草案)內容顯示,新場歷史文化風貌區范圍由滬南公路-奉新路-大治河-新環東路-工農路-新場東路(東橫港北段東約100米處新規劃道路)所圍合的區域,總面積148公頃。
  “新場的街坊建築群70%以上都建於明末清初時期,能反映出當時的江南傳統風貌。走在老街上,會發現古宅庭院裡有很多天井,這樣的大院有30多個。”據南匯區新場古鎮開發辦公室介紹,新場古鎮是上海浦東郊區規模最大、歷史建築數量保存最多、保存最為完好、古跡遺址留存豐富的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一,其中典型建築主要為多進天井式傳統住宅和傳統沿街商業建築,並有少量西式別墅類住宅和近代宗教建築,建築裝飾風格有鮮明的中西合璧特色。
  上海文管委公布登記的第一批635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新場就占了30處。

  了解民俗好去處

  “說起小橋流水人家,人們就會想到蘇州、周莊、朱家角,其實我們新場早就比他們有名!”70歲的李老伯告訴記者,因為古時新場為鹽場,繁華非常,素有“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的美名。
  十三牌樓都有各自的故事。古鎮開發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場老街十字路口原先有座牌坊,是明代太常寺卿朱國盛及其祖朱螳、父朱泗所建,以紀念他家三代都當上了二品官,故名“三代二品坊”,被譽為“江南第一牌樓”,可惜已被拆毀。經歷了千百年,十三牌樓早已殘破不全。去年古鎮開發公司已經投入部分資金,恢復了“三代二品坊”原貌,還吸引了著名導演李安前來取景。
  牌樓、拱橋、老茶樓、廊棚、洪橋、東倉橋……古色古香的新場有太多斑駁要修復。記者看到,規劃(草案)中總體規劃和分類規劃均十分詳細,並張貼彩色規劃圖,對核心保護范圍(占總面積的34%)和建設控制范圍(66%)作了嚴格界定。
  新場古鎮更注重對浦東原住民民俗文化挖掘。本次修舊如舊,整體保護開發將著重於與浦東原住民民俗文化活動相關的重要歷史場所。今年下半年還將利用置換出的古民居,打造民俗文化館、琵琶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鑼鼓書展示館等。

  特別論證征民意

  值得關注的是,風貌區規劃公布時,還推出了一個特別論證制度。“因為古鎮還住著相當多的居民,他們是原住民文化的生動體現,風貌區的保護和開發首先要強調居住功能,其次才是充實強化旅游休閒功能。”相關負責人說。
  特別論證制度,指的是對風貌區內的規劃局部調整以及建設活動申請和方案等組織論證,參加人員總數不得少於7名,其中非公務人員應當超過半數,“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及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家委員會”的成員應當超過半數。規劃管理部門可以在認為需要時啟動特別論證制度,采用議事會議或書面征詢等形式征詢民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