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之殇:遼代羅漢像流失海外(三)
日期:2016/12/14 11:55:21   編輯:古代建築
盧芹齋
從盧芹齋手中購買的與遼三彩羅漢像相配的底座
20世紀上半葉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約有一半是經過盧芹齋之手售出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昭陵六駿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當盧芹齋在歐洲看到三彩羅漢像引起的轟動,立刻返回中國到河北省易縣,希望也能夠交到像貝爾契斯基那樣的好運。還算幸運,盧芹齋找到了留在易縣的最後一尊羅漢像,後來入藏美國堪薩斯城約翰遜·阿爾金斯藝術博物館。除了購買下這尊羅漢像,盧芹齋還順便收購了一些羅漢像的山型巖石底座,並把它們轉手賣給了世界各大博物館。
可惜這批足堪代表唐代以來雕塑寫實最高成就,堪稱後人無法企及之典范的宗教美術巅峰作品如今已全部流散異域。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河北易縣老年羅漢
遼塑三彩羅漢像高超的寫實首先表現在人體比例的准確上。將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藏河北易縣老年羅漢與龍門賓陽中洞北魏時期及敦煌莫高窟第419窟隋代的兩身迦葉作比較,就不難發現遼塑結構的准確、寫實的魅力。
中文所說的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音譯,意思是“應受供”。即應當受到眾生供養的意思。佛教稱,不僅是出家的和尚,在家的居士也有可能成為羅漢,可居士在修成羅漢那天,就必須當天出家,否則就有死去的可能。因為成為羅漢的都是和尚,這也就是羅漢像都是和尚模樣的原因。遼三彩是繼唐三彩後發展起來的陶瓷新品種,它不僅繼承了唐三彩燒制技術的精華,而且更臻成熟,更珍貴的是,等身大的遼代三彩陶塑羅漢像在全世界都極為罕見。大羅漢如此珍貴,只可惜國內已經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