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浦市古鎮有座“喬家大院”

浦市古鎮有座“喬家大院”

日期:2016/12/16 18:24:21      編輯:古代建築
 

陳舊低矮的木房只是浦市古鎮的昔日店面。

浦市古鎮十二富商之首的吉家大院融合有山西民居風格。

吉家大院樓上為陳列貨物的倉庫。

曾經的吉家大院後花園,現在成為了後人的菜園。

吉家祠堂曾為國民黨軍政軍人監獄,牆上至今仍留有詩歌、警句。

  紅網蘆溪12月23日訊(記者 湯紅輝 實習生 彭雙林)明清時期的浦市因商業而繁榮,當時至少有江西、江蘇、福建、浙江、安徽、山西、陝西、湖北、四川等10省以及本省多個市縣客商,分籍先後在浦市建立了商業性質的聯絡聯誼機構。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過程中,浦市吉家大院的發現,更加印證了這一點。這棟古色古香而又十分堅固的建築,因其融入多種山西民居風格,成為湘西古民居中的一道新景觀。日前,記者隨同湖南發現之旅的專家來到浦市古鎮,探訪這座“喬家大院”。

  走在浦市古鎮的街上,正是寒潮來襲的時節,沿街是一溜陳舊的木房,在這陰冷的天氣,愈發顯得蕭條而滄桑。然而,就是在這破舊蕭條的木後面,隱藏者豪華的富家住宅,這就是浦市古鎮“前店後院”的特色,而名列浦市古鎮十二富商之首的吉家大院,也是隱藏在木房商鋪後面。

  泸溪縣文化旅游局副局長李耀介紹說,吉家大院大部由磚木築成,四周防火牆高20余米,“即防火又擋風”,整個建築系兩層木樓,屋內由“三井三堂十二房”構成。室內的天井,既通風透光又消水消雪。井面由青石板平砌而成,井底的下水道幾百年來從不淤塞。兩面的廂房按家室的輩分依次居住,廂房的木窗雕龍刻鳳,每一板雕刻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其中《梁祝》、《天仙配》、《蚌殼燈》、《鼠叼葡萄》、《老鷹抓雞》燈雕刻更是入木三分,唯妙唯肖,樓上則主要用於囤積貨物,擺放雜物、晾曬衣物等,它的後側則建有伙房和側房,生活起居較為便利,居住起來冬暖夏涼,十分宜人。

  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何強在對吉家大院進行初步觀察後,欣喜若狂:“以前,我也看過很多湖南古民居,但總覺得它們建築質量比不上山西、安徽等地,但這個吉家大院,比它們一點都不差。”何強說,吉家大院應該是湖南境內發現的古民居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而且融入了北方民居的建築風格,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湖南大學教授蔡道馨在仔細觀看後指出,吉家大院的建築風格可以反映出當時主人的身份,“他應該是從北方遷徙而來,在浦市經商之後,就地建起屋宅。”

  對此,李耀證實說,當地《辰州府志》記載,明清時期,山西一位吉姓商人來到浦市,在此經營木材生意,漸富之後做起賣起桐油,後成為當地12大家族之一。這一記載恰好印證了蔡道馨關於大院主人的推測。

  其實,在浦市古鎮,“吉家大院”還建有一座“吉家祠堂”,建築宏偉,氣魄壯觀。抗日時期,國民黨軍政軍人監獄設立於此,關押著所謂的“政治犯”,至今,牆面留有的幾十首詩歌、警句仍依稀可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