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砌石結構多孔水閘三江閘,具有世界文化意義的錢塘江蕭紹海塘,紹興著名抗倭軍事設施——原“三江所城”遺址的保護和利用,一直受到眾多人關注。從去年開始,紹興市委、市政府作出實施三江閘保護利用傳承工作決策,並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目前,“三江文化休閒園”規劃已出爐,專家評審會多次召開,根據相關意見作進一步完善修改。
根據規劃,袍江開發區將在三江口區域內,打造包括古三江閘、三江所城遺址、荷湖村、斗門古鎮、湯紹恩紀念園在內的五大景區。復旦大學設計院的規劃專家介紹,三江文化休閒園的初步范圍為:以老三江閘為核心,以荷湖江和外官塘為軸線,包括斗門古鎮及蕭紹海塘、玉山斗門遺址、古閘等眾多文保單位、點和歷史街區,保護區域總面積達到了4.5平方公裡。其中,原“三江所城”遺址將成為三江文化休閒園的核心區域之一。
三江村有村民近5000人,是袍江開發區最大的村落。三江村歷史上又稱“三江所城”,是明代為抗擊倭寇而建的一個千戶所城,其僅存的“東城門”是目前紹興唯一能看到的所城遺址,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因為歷史原因,三江村內絕大部分原所城建築和古民居在實施舊村改造前已被村民拆毀改建,現存房屋中70%以上為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新建建築,其余建築中屬明、清及以前的為數不多,且多經改建、改造,基本沒有完整的“台門”建築。
因為三江村歷史上作為所城所在地特殊原因,拆遷伊始,就有人在網上發出質疑。對此,袍江管委會表示,三江村拆遷是袍江實施的一項民生工程,2014年,在三江村村民強烈要求下,袍江開發區正式啟動三江村舊村改造。去年10月開始動遷簽約,截至12月底,簽約率達97%以上。目前,簽約戶的房屋已基本騰空,不少三江村拆遷戶已搬進新居。經過文物部門和有關專家實地踏勘後,在原有5處文保單位(點)基礎上擴大了保護范圍,一些上世紀70年代以前建造且具有一定價值的房屋,也作為文化資源保留。目前,政府投資額已達10多億元。
文史專家對三江文化休閒園的規劃持肯定態度。紹興文史專家任桂全長期關注三江所城。任桂全表示,三江所城最佳保護期是在改革開放以前。改革開放後,村民就陸續拆了舊房造起新房。現在最現實合理的做法,就是建一個遺址公園,留下歷史,也留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