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扇之鄉——福利古鎮
日期:2016/12/15 23:04:00   編輯:古代建築福利古鎮原址在東郎山東側,唐宋時名“黃道街”,後逐步往漓江邊遷移,民國時改今名。福利古鎮現位於陽朔縣漓江下流東岸,依山傍水,為陽朔有名古鎮。因此地多荔枝樹,村捨隱伏其間,故名伏荔村。福利幾乎每家每戶都能畫畫,這裡是全國最有名的國畫鎮之一,被稱為“中國畫扇之鄉”,因此也是全國最大的畫扇生產基地之一。
其實福利古鎮,並不在我徒步漓江的計劃范圍之內。不過當我在到達陽朔,買了陽朔騎行地圖之後,這個遠在地圖右下角的紅色古鎮標記便再也逃不出我的視線了。作為溝通長江和珠江唯一通道的漓江,在它的邊上能孕育出什麼樣的古鎮呢?這個疑問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閃現。於是在上午騎行遇龍河之後,沒有按照騎行地圖的路線前進,而是頂著陽朔七月份正午毒辣辣的太陽,繼續向福利騎去。
一騎,兩人(雙人車),繼續上路。雖然我在騎行過程中,為了專心不摔倒所以不怎麼開口說話,可是在孤獨的鄉野上聽著煙雲用重慶方言哼著古老的民謠,倒也是安然自足。時間漸逝,毒辣辣的太陽也開始便的溫柔,曬在身上暖洋洋的。我把思緒放在了其他地方上。倒是又想起了福利來,不知道它是否能承載我歷經“千辛萬苦”的期待呢?
再轉過了最後一個轉角之後,一個漁村出現在我眼前,在這個漁村裡,才可以擺渡到對岸的福利古鎮去。在漁村的渡口邊上,依稀看到了福利古鎮的輪廓。過江後,便來到了這個被喻為“畫扇之鄉”古鎮。
當同船的本地人卸下他們的貨物離開以後。我才輕輕的,從渡船上跳到了岸邊的台階上,真正的踏上了福利的土地。沿著台階拾步而上,沒有過分的人流,一個涼亭,一分安靜,一份不一樣的感覺。
涼亭邊上,一個背著竹簍的老人在賣著冰涼蝦和冰糖水,過往的本地人不需要吆喝便站在攤前,等待著喝口冰糖水或者冰涼蝦。我們也忍不住多要了幾碗,冰涼甜爽的,一下肚,就讓精神提升了不少。
雖說福利素有“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州”之雅譽。但作為一個匆匆而過,而且是看過了大山的人來說,這個美譽,我便只能理解到七八分了。那一水自然指“漓江水”,那綠洲則和我在渡頭村上游所看到的一處綠洲頗為相似。
古鎮很寧靜,偶有游人大部分都到上游的綠洲去享受漓江清澈的水和草地去了,所以在古鎮裡所見的也大多數為本地人。街上的店鋪也開了三,兩幾家,多為賣古鎮的特色物品比如畫扇,墨石,毛筆等等之類。走進店裡,畫香滿鼻,牆壁上,四處掛滿了畫扇和眾多的書畫作品。老板也不是很在意是否能賣出東西,手裡拿著書,用眼光掃了我們一眼便又低頭看書去了。挑選了幾幅比較有代表意義的畫扇,詢問了幾句,也不敢多加打擾,就離了開去。
陽朔福利歷史文化悠久,造就了許多能人巧匠。常住人口不到一萬人,卻培養了不少畫家。能人巧匠倉促間也難以尋覓,但在古鎮家家門口都可發現涼放著畫扇的坯子,也足見其畫風之盛了。(來源:地理論壇 發帖者:微雨獨行 查看原文 實習編輯: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