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山首現“棲霞古寺”銘文磚
日期:2016/12/14 12:09:02   編輯:古代建築 昨天,記者從棲霞山風景區獲悉,棲霞山首次發現“棲(棲的繁體)霞古寺”銘文磚。發現銘文磚的是棲霞山文史研究者張智峰,這樣的銘文磚一共10塊。據推斷,這些銘文磚大約是在民國時期留下的,距今已有近百年。銘文磚的發現,為研究民國時期棲霞古寺的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據棲霞山風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批印有“棲霞古寺”字樣的銘文磚,被砌在毗盧寶殿的左側客堂與齋堂的拐角處的牆上,總共有10塊,呈不規律分布。由於不是很顯眼,而且在靠近牆基處,需彎腰湊近才能看到,一般也不會引起游客的注意。據測量,銘文磚長28厘米,厚8厘米,陽文正書,字體為正楷,較為工整。張智峰表示,不排除在棲霞古寺其他的牆壁上也有銘文的可能,只是到現在還沒被發現而已。
那麼,這些磚頭是什麼時間燒制的呢?又是從何而來呢?據《棲霞山志》記載: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棲霞古寺主持若舜曾修建過大殿、藏經樓、五觀堂、鹿野堂、挹翠樓、客庫房等,大廈數百間。當時,若舜修建寺廟時,是需要大批磚瓦的。而現在印有銘文磚的建築就包含在那次修建的建築群內。而且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今,棲霞古寺都沒有大規模修繕過。據此推測,這批印有“棲霞古寺”銘文的磚,應該就是出現在這個時期,距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棲霞古寺工作人員的認可。
據棲霞古寺工作人員介紹說,歷史上棲霞古寺就曾經有過自己的磚窯,燒制的磚、瓦等建築材料,就是用於棲霞古寺殿宇的重建和擴建。這在朱潔軒編著的《棲霞山志》裡得到了印證。這說明這批銘文磚,的確出自棲霞古寺的窯廠,而且是專為重修棲霞古寺“訂制”的。
張智峰說,將寺廟名稱印在磚塊上,燒制後再用於建造寺廟,就南京地區而言,比較少見,目前也僅有高淳保聖寺發現過帶有“保聖寺”字樣的銘文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