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村 探天坑
日期:2016/12/16 18:18:10   編輯:古代建築贛西晚報讀者探訪袁州區洪塘鎮北壇古村
秀美的古村風景讓人流連忘返;溶洞探險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古宅的破壞程度則讓人感到異常惋惜…… 2月28日,“贛西晚報讀者探訪袁州北壇古村活動”圓滿結束。
2月28日,“贛西晚報讀者探訪袁州北壇古村活動”在本報以及讀者俱樂部“驢行天下”QQ群、宜春新聞網明月論壇上發布後,共有宜春城區、萬載、銅鼓等地的60多名讀者報名。
由於天公不作美,連日的陰雨天氣讓部分讀者臨時改變了計劃,可即使這樣,仍是有20多名鐵桿“驢友”准時於28日上午 8時來到集合地點,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66歲。 9時左右,大家分乘 4輛車來到了北壇古村,青山綠水、袅袅炊煙、淡淡雨霧構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園畫。見有如此美景,大家紛紛拍照留念。抵達村子後,“驢友”們先對天坑進行了探險。在天坑的溶洞內,形態各異的鐘乳石讓大家驚歎不已。穿行在村莊的古宅內,“驢友”們撫摸著古宅內的古磚、精美的木雕發出一聲聲感歎,為前人的智慧而驕傲,也為這些古跡現已遭到不同程度的人為破壞而惋惜。
下午 2時20分左右,大家參觀完了古村後返回宜春。在返回的路上,“驢友”季本聲說,這次晚報組織的活動既愉悅了身心,又讓人進一步了解了宜春的歷史,今後,他還會積極參加“贛西晚報讀者古村文化之旅”系列活動。以此次活動為開端,贛西晚報讀者俱樂部將於今年組織“贛西晚報·古村文化之旅”系列活動,以AA制的方式相繼組織讀者朋友到宜春各縣(市、區)探訪部分古村落,感受各地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
北壇古村位於袁州區洪塘鎮,村民為唐代江西第二位狀元易重後裔。明末清初年間,村裡很多人遠走武漢等地經商販賣茶油、夏布,致富發家後回村裡相繼建起了48棟大宅,宅院內磚雕、石雕、木雕十分精美,至今仍有20多棟保存較好。在古村後山上還有一處天坑,坑口呈方形,坑深40多米,坑底有一溶洞,溶洞內鐘乳石發育成熟。
古村全貌
保存完好的古宅
進天坑底部的溶洞
溶洞內的鐘乳石“梯田”
雨中上山
吃農家飯
■花絮■
“探訪古村活動”得到熱心人的幫助
“探訪北壇古村文化之旅”活動消息發布後,得到了許多熱心讀者的支持。宜春市教育局的退休干部高秉根曾多次給記者打來電話,說這個活動搞得很有意義,但這些古跡已遭到破壞讓他很心疼,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呼吁政府予以重視,從而對古宅加以保護、開發。為了能夠更好地讓記者了解古宅的歷史,他給我們找來了北壇村黨支部書記易建軍當向導。
我們是“一家人”
2月28日上午 9時左右,讀者們來到北壇古村,考慮到天氣原因,“驢友”們決定先去天坑的溶洞探險,下午再參觀村內的古宅。雖然很多“驢友”是第一次見面,但大家親如一家人,在上山探洞的羊腸小道上,20多名“驢友”相互攙扶著,在漆黑的溶洞內,大家相互提醒,手拉著手慢慢前行。遇到有較深的流水時,有的男士則當起了運輸員,背著一些沒有穿雨靴的朋友趟過溪流。
相約在夏季
在溶洞內前行了大概200米時,由於連日的陰雨導致溶洞內的水潭積水較深,普通的雨靴根本不能趟過水潭,不得已,大家只能停下探險的腳步,沿著原路返回。在返回的途中,一名“驢友”說,等到了夏季,要帶上橡皮筏再來溶洞探險,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響應,大家相約今年夏季再來這個溶洞探險,看看溶洞究竟有多深,裡邊到底還有什麼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