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柳江 古鎮的記憶

柳江 古鎮的記憶

日期:2016/12/16 17:53:50      編輯:古代建築
  在川西的東南西北都有古鎮,都是歷史留下的痕跡,回味歷史的時空,在城市是不易找到了,懷舊那一份舊時的河灘,那一條窄窄光亮的雨巷,那棵垂向河心的榕樹,那寂寥的小洋樓,那裹著小腳的老太,那赤腳拉纖的艄公…… 

  回憶總是沒有辦法全部實現的,從成都出發,進入東坡故裡的眉山地區,一個小時後,黃黃的稻田,青青的桔園,盡入眼簾。洪雅,是記憶中一個滿是瓦房的恬靜小城,瓦屋山,青衣江,給了她像上游的雨城——雅安一樣濕潤,翠綠的感覺,一路青山的走廊,伴隨著自然流淌的大河……

  總是故地重游,就去縣城裡買了些鹵菜到古鎮下酒,味道還是沒有變,變的是兒時來姑婆家時,淳淳的鄉音,滿街青青的瓦片房,青苔長滿水溝的院落,芽菜肉絲蔥花拌面,草灰包醇香無比的碩大皮蛋,還有在農村裡帶來的清香炭火烤熟的米糕—凍粑,無從去尋找了,父母輩一代的聯系彌足珍貴,來日行程寬裕時,再回青衣江沿岸去尋覓兒時珍惜難忘的親情。

  路在迂回中再見了青衣江,水漲浪急,沿途有水壩,閘著平靜的深潭,放出後又磅礴奔嘯,穿行在綠野谷黃的農田,一路逶迤地往幾十公裡的樂山大佛腳下馳去。記得以前老人家說,年輕時可以從上游的雅安坐竹筏一直漂流到樂山,不知是如何的一種體驗,一路都是青山疊嶂的峽谷,在不同的古鎮,場鎮裡吃住,濕漉漉的河風伴隨的行程肯定是惬意之極,在沿江還可以上岸走走親戚,或者是住慣了這個縣城,下江飄到另一個縣城,又此娶妻生子,自然生命的撒播,家族的延續又在這一座城那一座鎮昌盛起來。

入住70年歷史古樓

  柳江古鎮到了,柳江也在漲著洪水,水帶來上游山上紅紅的泥土和巖石的顏色,初來,還找不到進入古鎮的入口。古鎮位於小河的兩岸,要從高處比較現代的鎮上往著下河的方向,找個小巷方可進入到古鎮的中心。想當年,這裡也是進入到青衣江航道的一個便捷水運入口吧?所以成就了髯榕盤扎的碼頭和吊腳雕花比較考究的臨江的木質住宅,弓形的風火牆,方形大塊的灰磚,這些都是他身份的象征,證明當年他的興旺和無比流暢居高望江的生活做派,所以我們一行定下來,入住——望江客棧,一座磚木結構,民國初修建的有70年歷史的古樓……

  踩在地板上是“蓬蓬”的聲音,踏上狹窄的樓梯,一個人的頭幾近頂著一個人的腳上,但凡是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人也是喜歡吃點粗糧,城裡電梯享受慣了的人們,也是慢慢習慣於這種帶著孩提時印象的一上一下,腳踩在木地板閣樓上空空的響,也是一種久違了的音符。讓人回想起小時住大院的情形,親水總是居住環境裡最高的配置,坐在二樓閣樓上,看著樓下柳江水洪水淹去了河堤下的棧道,水流在低矮的方石墩水堰間的縫隙傾瀉而下,風和著浪花漾起的沫濕了河邊步行道的石板,不管你把盞小醉還是撫蓋品茗,周圍群巒森林帶來的氧氣和水流劃過空氣後混合的絲絲稻田裡揚場吹來的谷香,讓人忘懷在一座70多年前的建築,即便是公用衛生間、浴室,即便是房間,總有種古老的磚加上現代的木和漆的混合味,即便是房門用的是一把鐵鎖,但你不用鎖上後再回擰幾轉……也不用行走在密布電子眼的賓館走廊……希望將來它能夠保留下去,不要掛上像城裡什麼不倫不類的“鄉村五星級賓館的招牌”,在這種奇怪的味道中我還是一夜好睡。

鄉裡人復古而心不古的掙扎

  清晨,倦意未散,踱步到庭院的中庭,望著屋檐下四方的天空,想當年,主人也是這樣走出家門,踏上碼頭,尋一只船,順流青衣江,漂過樂山、五通橋、宜賓、泸州、重慶……到遠方尋夢去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