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閒暇三月 漫步樂山清溪古鎮

閒暇三月 漫步樂山清溪古鎮

日期:2016/12/16 18:18:11      編輯:古代建築

    閒暇三月,邀約三三兩兩文友,從犍為縣城西行十公裡,就到了清溪古鎮,鎮臨蜿蜒秀麗的馬邊河,古鎮不知是因清澈靈秀的馬邊河而得名,還是因她有著獨特的清麗氣韻而留名千年。

    古鎮保留下來的古老建築面積只有近0.5平方公裡了,保留著明清以來22條古街道的原始格局,以及150多個老四合院和部分古城牆、老碼頭、古寺廟、古裝飾、古家具、古樹木和老牌坊。漫步古鎮,混跡於熙熙攘攘的人流,兩旁高大斑駁的院門,依稀可辯的石柱雕花,隱隱約約地向世人昭示著這座藏於深閨逾千年的古鎮歷史。

泛著波浪的古鎮青瓦

古宅天井

清溪古鎮一隅

    從蠻夷地到漢驿再到古鎮

    清溪古為蠻夷之地。

    據史料記載,自西漢通西南夷起,清溪即開始成為人口聚居地。東漢時期,這裡已成為通往朱提(今雲南昭通)要道中的一個重要驿站。從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算起,清溪也已有1359年的歷史,說它是千年古鎮實不為過。

    三月時節的清溪古鎮,清風舒緩,綠水瑩瑩,呵護溫潤著靜谧雅致的古鎮。清溪大橋橫臥在鎮西端馬邊河上,碧透的馬邊河從犀牛沱緩緩南來,繞過古鎮又緩緩東去。在這片馬邊河流域的沖積平壩上,群山為屏,北靠阡陌縱橫的洛江三壩,南向綿延起伏的五龍山脈,四季山水景色成為古鎮流動的背景,“背靠平疇沃野,面向綠水青山”的“面山、沿河、落壩”的環境特色,同時還形成了“ 東有老 君坐鎮、西有金鳌守門、南北群龍護衛”的文化特色,為清溪古鎮增添了無窮魅力。

    走進古鎮,15條街道阡陌密布,縱橫交錯。古鎮上最大的古院落—“林公館”就在建新街41號。走進大門,一道半圓形的高大拱門氣勢猶在,高大的天井露台,幽深甬長的門廳過道,而房柱底座石雕上清晰可見的花草,門窗、牆壁、屋脊、撐拱上形象逼真的動物木雕,讓莊重古老的古宅幻化出靈動的趣韻。

    “解放前,大門頂上曾有一個玉雕白菜,現在已經沒有了。”65歲的周素蓉是院子裡的住戶之一,這座大戶人家的院落今天住了20多戶人家,雖然大家互通往來,但四面相通的高大過廳,繞來轉去的小姐繡樓,好象密布的八卦陣營,陰冷得讓人怵目驚心,也讓人浮想不斷。“這裡原來有24條街道,解放初期調整合並為了15條。”老人介紹說,清溪從宋、元、明連續360年作為犍為縣的縣衙,原來商貿繁華,水路下可達宜賓重慶,上可達樂山成都,最繁時期每日經停清溪的過往船只達三、四百只,成為盛名遠播的水陸碼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