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羊樓洞塵封的磚茶古鎮
日期:2016/12/15 22:30:03   編輯:古代建築 “松峰入羊樓,茶香繞鳳丘,古韻珠洞曉,月旁石人瘦。”一首古詩點出了羊樓洞明清古鎮茶香缭繞的美好意境。古鎮坐落於赤壁市區西南26公裡的松峰山中,為湘、鄂、贛三省接壤之沖要,明清之際系赤壁六大古鎮之一,為松峰茶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的美稱。
往日光輝茶馬舊道一泉源
作為茶馬舊道的泉源之一,自唐太和年間皇诏普種山茶起,本地就起頭培育提拔、加工茶葉。也是自當時起,羊樓洞黑茶參加國家茶馬生意業務,經由過程大唐安西都護府翠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銷往西亞和歐洲。
宋景德年間,羊樓洞黑茶販賣比唐時翻了一倍,黑茶深受西伯利亞和西域大草原上游牧平易近的迎接。聽說,湖北玉人王昭君奉旨出塞,隨身帶去了湖北的茶葉。持久食用牛羊肉的蒙族人吃茶品茗後,頓感神清氣呼呼爽。今後,牧平易近吃茶品茗在萬裡草原漸成風俗,以至“寧肯三日無糧,不行一日無茶”。
宋代曾一度以磚茶作為通貨與內蒙舉行茶馬生意業務。“一斤易一羊,十斤易一牛,”可見茶葉在其時的寶貴與身價。到了明清兩代,中國疆域都會恰克圖(今俄羅斯境內)成為羊樓洞磚茶邊貿的重鎮,洞茶飄香萬裡大草原。明嘉靖初時,本地制茶業已相稱蓬勃,集鎮隨之而興。明清期間羊樓洞到達鼎盛,用萬般來朝形容其光輝一點不為過。聽說在早期俄羅斯繪制的中國地圖上,有羊樓洞而沒有漢口。
極盛時羊樓洞古鎮有茶莊200余家,生齒近4萬,古鎮有五條重要街道,百余家店肆。“洞茶”遠銷外洋,為“中國大茶市”,譽稱“小漢口”。到了清道光年間,有英、德、日、俄等國販子競相於此辦廠制茶,國內晉、津、滬茶商亦蜂擁而至,臨時成為馳名國際的茶市。
值得羊樓洞人自大的是,在全國千百種茶葉中,只有羊樓洞的茶葉兩次獲得皇帝與首腦的關愛。第一次是朱元璋的軍士交戰疆場時,廣泛抱病,因羊樓洞籍軍士隨身所帶茶葉而祛病病愈。朱元璋即位後,賜名羊樓洞茶為“松峰茶”。第二次是毛澤店主席接見蘇聯時,送給斯大林的禮品茶便是“松峰茶”。
然而大概正由於是一座鎖在深山之中的古鎮,現在的人們對它大多不甚明晰。這座曾經勾通起一條繁榮了兩個世紀的中俄茶葉之路的古鎮,如今正面臨著被忘記的難堪。即即是在三十年前,她還聲名遠播,有過外貿出口基地的光彩。在俄羅斯出版的天下地圖上,沒有漢口(武漢市),卻有羊樓洞的赫赫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