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龍村將成國學大講堂 小洲重現嶺南古村風貌
日期:2016/12/16 16:12:26   編輯:古代建築聚龍村內有廣州市目前發現的保存較完整的清末民居建築群,占地約5300平方米,是近代房地產的雛形,2000年被評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區。聚龍村西側的大沖口湧,全長約1100米,穿過芳村大道向東北流入珠江,有重要的歷史文物“毓靈橋”橫跨河上,是周邊地區的主要風景帶和景觀中軸線。
據悉,聚龍村的整治改造主要體現兩個風格,分別是“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風格,結合三舊改造,對原有舊建築進行修繕,同時,建設風格古樸,與周圍建築充分融為一體的廣場,形成獨具嶺南文化特色的古建築群落,打造“北有陳家祠、南有聚龍村”的嶺南建築文化格局,煥發嶺南建築文化魅力。其次是體現水秀花香風格,充分考慮到聚龍村依水而建的特點,推進大沖口湧的整治以及“一河兩岸”景觀環境建設,在解決防洪排澇,保潔清淤的基礎上進行綠化景觀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使沖口湧水秀花香景觀與聚龍村古建築群交相輝映,形成城水相依,城河一體,人水和諧的美景。
據悉,聚龍村小區綜合整治分一、二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包括核心區域的“三線”下地整治和道路排水改造,已於2008年初完成;二期工程主要新建聚龍橋、躍龍橋、牌坊、書齋、戲台,並進行廣場建設、立面整飾和道路排水改造等。目前,牌坊、書齋、戲台、綠化廣場及周邊建築物整飾等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聚龍橋、躍龍橋的施工,計劃8月底完工。
荔灣區聚龍古村八成以上的清代民居產權已經被開發商收購。這些建成120多年的清代民居建築群,未來將成為國學大講堂和旅游勝地,邀請知名學者開講。此外,聚龍村還會配建畫廊、紅酒屋等高檔場所。
小洲月底重現嶺南古村風貌
整治後的小洲村呈現出一片嶺南水鄉特色的古村寨風貌。符超軍攝
(記者/劉靜通訊員/鄧莉)仿古青磚、琉璃瓦片、瓶式欄桿……半年前開始的小洲村社區整治工程已臨近尾聲,這是小洲村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環境綜合整治。記者昨天在村裡看到,絕大部分房屋外部已煥然一新,部分景觀節點還換上了傳統嶺南風格的門窗和建築構件,整個村呈現一片嶺南水鄉特色的古村寨風貌。
據介紹,小洲村整治以最完善保存現有古村落的建築及人文氣息等生活文化元素為大前提,重點打造“兩軸三區”,全部工程計劃6月底完工。“兩軸”即兩條主要景觀軸,包括傳統水鄉風貌軸和傳統街巷風貌軸。“三區”,即三個景觀風貌區,包括明清祠堂景觀風貌區、古碼頭—清代商業街景觀風貌區、小洲禮堂—華台山景觀風貌區。再從“三區”所包含的18個主要歷史文化建築中,選取8個主要景觀節點,實施立面整飾和景觀綜合整治。
景觀綜合整治范圍涵蓋“兩軸”上的所有節點。包括景觀節點整治8處,約3500平方米;景觀綠化改造約2500平方米;旅游標志牌升級改造;坐凳、垃圾桶等公共設施升級改造;燈光配套工程等。
本輪次整治中形象改變最大的要數建築外立面的整飾。工程范圍南起簡氏宗祠,北至古碼頭,東起娘媽橋,西至司馬府第,整飾建築230棟,整飾面積2.6萬平方米。建築外立面以貼青磚片為主,部分節點更換傳統嶺南風格門窗及建築構件。在小洲村主干道登瀛大街,記者看到一排兩層樓房已基本完工,青磚牆既整潔又樸素,走在青石板路上,能感受到獨特的嶺南水鄉韻味。